《舊唐書·李子通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李子通,東海丞人也。少貧賤,以魚獵為事。居鄉里,見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無蓄積。隋大業末,有賊帥左才相,自號博山公,據齊郡之長白山,子通歸之,以武力為才相所重。有鄉人陷於賊者,必全護之。時諸賊皆殘忍,唯子通獨行仁恕,由是人多歸之,未半歲,兵至萬人。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絕淮,與杜伏威合,尋為隋將來整所敗。子通擁其餘眾奔海陵,得眾二萬,自稱將軍。初,宇文化及以隋將軍陳棱為江都太守,子通率師擊之。棱南求救於沈法興,西乞師於杜伏威,二人各以兵至,伏威屯清流,法興保楊子,相去數十裡間。子通納言毛文深進計,募江南人為部曲,詐為法興之兵,夜襲伏威。伏威不悟,恨法興之侵己,又遣兵襲法興。二人相疑,莫敢先動。子通遂得盡銳攻陷江都,陳棱奔於伏威。子通入據江都,盡虜其眾,因僭即皇帝位,國稱吳,建元為明政。丹陽賊帥樂伯通率眾萬餘來降,子通拜尚書左僕射。更進擊法興於廢亭,斬其僕射蔣元超,法興棄城宵遁,遂有晉陵之地。獲法興府掾李百藥,引為內史侍郎,使典文翰;以法興尚書左丞殷芊為太常卿,使掌禮樂。由是隋郡縣及江南人士多歸之。後伏威遣輔公柘攻陷丹陽,進屯溧水。子通擊之,反為公柘所敗。又屬糧盡,子通棄江都,保於京口,江西之地盡歸伏威。子通鳩集亡散得二萬人襲沈法興於吳郡破之率其官屬都於餘杭東至會稽,南至千嶺,西距宣城,北至太湖,盡有其地。未幾,杜伏威遣其將王雄誕攻之,大戰於蘇州,子通敗績,窮蹙請降,伏威執之送京師,高祖不之罪,禮賜甚厚。 
(選自《舊唐書·卷五十六·李子通傳》,有刪改)

譯文/翻譯:

李子通是東海郡丞縣人。小時候生活貧窮,地位低下,靠捕魚打獵為生。居住在鄉里,看到頭髮花白的老人提著重物,他一定會幫助。他生性喜歡施捨,家裡沒有積蓄的財產。隋朝大業末年,有一個叛軍首領叫左才相,他自封為博山公,占據齊郡的長白山,李子通歸順了他,憑藉武力被才相看重。有鄉人被叛軍抓住,他一定會全力保護他們。當時各路叛軍都很殘忍,只有李子通施行仁愛寬容的政策,因此人們大多歸順他,不到半年,軍隊達到上萬人。左才相漸漸忌妒他的才能,李子通自己離開,趁機渡過淮河,和杜伏威會合,不久被隋將來整擊敗。李子通帶領他餘下的軍隊逃向海陵,得到軍隊二萬人,自稱將軍。當初,宇文化及派隋朝將軍陳棱擔任江都太守,李子通率領軍隊進攻他。陳棱向南向沈法興求救,又向西向杜伏威請求援軍,二人各自帶領軍隊到來,杜伏威在清流屯兵,沈法興保衛楊子,兩軍相距數十里。李子通接受毛文深的建議,招募江南人作為軍隊,假稱是沈法興的軍隊,趁夜襲擊杜伏威。杜伏威沒有料到這是個圈套,痛恨沈法興侵犯自己,又派遣軍隊襲擊沈法興。二人互相猜疑,都不敢先行動。李子通於是完全得到精銳軍隊攻陷了江都,陳棱投奔杜伏威。李子通占據江都,全部俘虜了他的軍隊,於是超越自己的身份登上皇帝大位,建立國號稱吳,建立初始年號為明政。丹陽叛軍主帥樂伯通率領軍隊一萬多人來投降,李子通封他做尚書左僕射。又在虞亭進攻沈法興,斬殺他的僕射蔣元超,沈法興放棄城池連夜逃跑,於是占有晉陵這片地盤。他抓獲沈法興府中的屬官李百藥,讓他做內史侍郎,掌管文翰工作;用沈法興的尚書左丞殷芊做太常卿,讓他掌管禮樂制度。從此隋朝各郡縣以及江南人士大多歸順他。後來杜伏威派遣輔公柘攻陷丹陽,進占溧水。李子通向他進攻,反而被輔公柘擊敗。又恰逢糧食耗盡,於是李子通放棄江都,在京口防禦,江西的地盤都歸杜伏威所有。李子通糾集逃亡離散的軍隊,得到二萬人,在吳郡襲擊沈法興,擊敗了他,率領他的官屬在餘杭建都。東到會稽,南到千嶺,西到宣城,北到太湖的大片土地,都歸他所有。李子通稱王沒有多久,杜伏威派遣自己的將領王雄誕攻打他,在蘇州展開一場大戰。李子通被打敗,形勢窘迫請求投降,杜伏威抓住他押送到京城,高祖沒有處罰他,(反而給他的)賞賜很優厚。
《舊唐書·李子通傳》《舊唐書·李子通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舊唐書·李子通傳》原文及翻譯0
《舊唐書·李子通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