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朱軾傳》原文及翻譯

清史稿

原文:

朱軾,字若瞻,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舉鄉試第一。三十三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湖北潛江知縣。潛江俗敝賦繁,軾令免耗美,用法必持平。四十八年,出督陝西學政。五十二年,擢光祿寺少卿。
上以山、陝旱災,發幫五十萬,命軾與光祿寺卿盧詢分往動糶治賑。軾往山西,疏請令被劾司道以下出資贍饑民,富民與商人出資於南省糴米,暫停淮安、鳳陽等關米稅;饑民流徙,令所在地方宮安置,能出資以贍者得題薦;饑民群聚,易生癘疫。設廠醫治。疏請令山西各縣建社倉,引泉溉田。上謂:“社倉始於朱子,僅可行於小縣鄉村。若奏為定例,官吏奉行,久之,與民無益。山、陝山多水少,間有泉源,亦不能暢引溉田。軾既以為請,即令久駐山西,鼓勵試行。”軾自承冒昧,乞寢其議,上不許。未幾,年爨堯劾鳳翔知府甘文煊虧帑,請特簡親信大臣會鞫,上命軾往勘,得實,論如律。六十一年,乞假葬父,歸。
世宗即位,召詣京師,充聖祖實錄總裁,賜第。雍正元年,命直南書房。二年,兼吏 部尚書。二月,軾遭母喪,賜內幫治喪,敕江西巡撫俟軾至家賜祭。軾奏謝,乞終制,上 允解任,仍領水利營田,期八月詣京師。十三年,議築浙江海塘,軾請往董其役,上俞之, 敕督撫及管理塘工諸大臣鹹聽節制。
乾隆元年,克世宗實錄總裁。九月,病篤,上條臨視疾。軾力疾服朝服,令其子扶掖,迎拜戶外。翌日,卒。遺疏略言:“萬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財,尤宜慎重。君於小人,公 私邪正,判在幾微,當審察其心跡而進退之。至國家經費本自有餘異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賦之稅伏祈聖心乾斷永斥浮言實四海蒼生之福。”上震悼輻朝,復親臨致莫,發幫治喪。贈太傅,賜祭葬,諡文端。
(選自《清史稿·朱軾傳》,有刪改)

譯文/翻譯:

朱軾,字若瞻,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參加鄉試考取第一。三十三年,考中進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任期結束後被授予湖北潛江知縣。潛江風俗破陋。賦稅繁重,朱軾命令免除官員以損耗為藉口加征的錢稅,使用法律一定秉持公平。四十八年,出京督查陝西學政。五十二年,被提拔為光祿寺少卿。皇帝因為山西、陝西發生旱災,撥出錢物五十萬,命令朱軾和光祿寺卿盧詢分頭前往鼓勵賣糧,教治賑濟。朱軾前往山西,上奏章請求命令被彈劾的司道以下的官員出資供養遭遇饑荒的百姓,富人和商人出資到南方省份購買糧食,暫停淮安、風陽等關卡徵收米稅;遭遇饑荒的百姓流離他鄉,命令他們所在之處的地方官給予安置,能夠出資來供養他們的人可以得到題名舉薦;遭遇饑荒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容易發生瘟疫,要設立場館進行醫治。還上奏章請求山西各縣建立義倉,引來泉水灌溉農田。皇帝說:“社倉是從朱子開始建立的,只可以在小縣的鄉村推行。如果上奏作為固定的制度,官吏奉行,時間長了,對百姓沒有益處。山西、陝西山多水少,偶爾有泉水,也不能順利地接引過來灌溉衣田。朱軾既然拿這個作為請求,就命令他長期駐守山西,鼓勵地方試行。”朱軾自己承認冒昧,請求擱置這個提議,皇帝沒有答應。不久,年囊堯彈劾鳳翔知府甘文煊虧欠朝廷錢物,請求專門選拔親信大臣會同審問。皇上命令朱軾前去核查,得到實際情況,依照法律判處。六十一年,朱軾向朝廷請求假期安葬父親,回到了家鄉。清世宗即位,把朱軾召到京城,擔任聖祖實錄總裁,賜給他宅第。雍正元年,命令他在南書房值守。二年,讓他兼任吏部尚書。二月,朱軾遭遇母親去世,皇帝賞賜內庫的錢物給他處理喪事,命令江西巡撫等朱軾到家再賜以祭莫。朱軾上奏章謝恩,請求守滿喪期,皇上允許他解除職務,仍然負責農田水利工作,約定八月份回到京城。十三年,朝廷商議修築浙江海塘,朱軾請求前往監督這項工程,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命令總督、巡撫以及管理海塘工程的大臣們都聽他的指揮管轄。乾隆元年,朱軾擔任世宗實錄總裁。九月,朱軾病情嚴重,皇帝親自到他家中探望。朱軾勉力帶病穿上朝服,命今自己的兒子攙扶起身,到門外迎接跪拜。第二天,朱軾去世。他的遺疏大致說:“天下萬事的根本在於君主的思想,任用官員,處理財務,特別應該慎重。君子和小人,前者公正正直,後者偏私xie6*惡,區別只在細小的地方,應當清楚地省察他們的思想行為來提拔或者貶斥他們。至於國家的經費,本來自然有節餘。將來如果有談論牟利的臣子,提出增加賦稅,我伏下身子請求陛下作出決斷,永遠斥退這種不合實際的言論,這樣做實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皇帝非常悲傷,停止了朝會,親自登門進行祭奠。追贈朱軾太傅的官職,賞賜祭祀、安葬的禮儀,諡號文端。 
《清史稿·朱軾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清史稿·朱軾傳》原文及翻譯0
《清史稿·朱軾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