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唐順之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祖貴,戶科給事中。父寶,永州知府。順之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年三十二,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張璁疾翰林,出諸吉士為他曹,獨欲留順之。固辭,乃調兵部主事。引疾歸。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詔選朝官為翰林,乃改順之編修,校累朝實景。事將竣,復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順之欲遠璁者,璁發怒,擬旨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復敘。至十八年選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諫。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朝太子,復削籍歸。卜筑陽羨山中,讀書十餘年。中外論薦,並報寢。
倭躪江南北。起文華出視師,疏薦順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憂未終,不果出。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填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因條上便宜九事。總督王忬以下俱貶秩。
尋命往南畿、浙江視師,與胡宗憲協謀討賊。順之以御賊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入,則內地鹹受禍。乃躬泛海,自江陰抵蛟門大洋,一晝夜行六七百里。從者鹹驚嘔,順之意氣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師邀之海外。斬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僕少卿。宗憲言順之權輕,乃加右通政。順之聞賊犯江北,急令總兵官盧鏜拒三沙,自率副總兵劉顯馳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大破之姚家盪。賊窘,退巢廟灣。順之薄之,殺傷相當。遂欲糾列圍困賊,順之以為非計,麾兵薄其營,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屢告急,順之乃復援三沙,督鏜、顯進擊,再失利。順之憤,親躍馬布陣。賊構高樓望官軍,見順之軍整,堅壁不出。顯請退師,順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賊營百餘步。鏜、顯懼失利,圍要順之還。時盛暑,居海舟兩月,遂得疾,返太倉。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順之右僉都御史,代遂巡撫。順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辭。渡江,賊己為遂等所滅。淮、揚適大飢,條上海防善後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訃聞,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賜祭,順之以勞得賜葬雲。
(節選自《明史》)
參考白話文:
唐順之,字應德,江蘇武進人。祖父唐貴曾任戶科給事中。父親唐寶做過永州知府。唐順之頗有天賦,從小聰明異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博覽了眾多的文獻典籍。在二十三歲時,他參加了嘉靖八年(1529)的會試,榮登榜首,以進士資格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曾為會試主考官的張璁,與翰林學士們過不去,將諸位翰林學士調任其他部門,只想留唐順之繼續供職於翰林院。唐順之堅決地辭卻這一特別恩惠,於是調任兵部主事。為此唐順之稱病歸家休養。過了一段時間,唐順之被任命為吏部官員。
嘉靖十二年(1533)秋天,皇帝下詔從朝臣中選拔翰林學士,唐順之改任翰林院編修,校訂各朝實錄。實錄校訂工作將告結束時,他又上疏請病假,張璁將唐順之的奏疏扣住不予發還。有人進言說唐順之是為了迴避張璁,張璁聽說大為惱火,為皇帝擬出一道聖旨,將唐順之從吏部主事任上罷免放歸,並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選拔宮廷官員,才以以前的官職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諫。後來唐順之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求朝見皇太子,惹惱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職歸田。從此,唐順之在陽羨山中隱居讀書十多年。雖然朝廷內外不停地有人推薦唐順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會。
當倭寇rou6*躪大江南北時,在浙江督察剿倭戰事的趙文華,上疏推薦了唐順之。唐順之被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由於父喪期限未滿,唐順之並未立即出山。喪期結束後,朝廷召用為職方員外郎,並晉職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順之到薊州鎮查核軍籍情況。回京後,唐順之上奏報告說該鎮缺額三萬多員,在籍兵員也沒有什麼戰鬥力。為此,他上書提出了九條解決辦法。由於唐順之的報告,薊州鎮總督王忄予以下諸將都受到降級處罰。
不久又派唐順之到南京、浙江督察軍務,與胡宗憲一道商議剿除海盜諸事。唐順之認為抵禦海盜的上策是將海盜阻截在海岸線外,如果讓其登上陸地,內地就都受到禍害。於是唐順之親自巡視海上,從江陰抵達蛟門,一晝夜行駛六、七百里,隨從人員都驚恐嘔吐,唐順之依然精神抖擻。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島,唐順之親自督水軍邀截攻擊,斬敵一百二十人,沉敵船十三艘。因戰功唐順之升為太僕少卿。胡宗憲說唐順之權力小,不宜於指揮戰事,又加職為右通政。唐順之聽說海寇將進犯江北,於是急令總兵官盧鏜在三沙島阻擊,自己率副總兵劉顯迅速增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合力大敗海寇於姚家盪。海寇困窘,退駐廟灣。唐順之乘勢進擊,殺傷部分敵人。李遂意欲將敵人圍困起來,唐順之覺得這不是辦法,於是指揮進攻敵人營寨,用火炮攻擊,但沒有攻克。三沙島的官軍又頻頻告急,唐順之於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盧鏜、劉顯進攻,卻先後兩次失利。唐順之十分憤恨,親自躍馬布陣,海寇構築了高高的..望樓,在樓上看見唐順之軍伍整齊,因而堅守陣地而不出戰。見此情形,劉顯請求退兵,唐順之不同意,他手提zhan6*刀,衝到距敵人營地百多米處,盧鏜、劉顯擔心出事,堅決要唐順之退回。這時正值酷暑,唐順之在海船中居留兩月之久,染上了疾病,於是返回太倉。李遂調任南京,唐順之即升為右僉都御史,並代李遂為鳳陽巡撫。唐順之病日益沉重,由於戰事棘手,他不便辭職歸養。唐順之到達江北時,海盜已被李遂等人剿滅。這時淮、揚二州發生了大饑荒,唐順之因而上疏提出了加強海防、處理善後事宜等九條措施。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天,汛期到了,唐順之帶病巡視海上,過焦山,至通州病逝,時年五十四歲。訃告傳到京師,皇帝令公祭安葬。按常規,四品官只賜祭,而不賜葬,唐順之因為國辛勞而死,所以得到皇帝賜葬的禮遇。
唐順之學識淵博,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諸學,無不探究原委。他還從古今文獻中摘錄有關資料,按類別分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播於世,因其內容深奧讀書人也不能理解其奧妙。唐順之作古文辭,汪洋恣肆有大家風範。平生節儉勤苦,以破舊的門板拼成床榻,鋪蓋也簡樸得很。他曾師從王畿習良知之學,閉門獨坐,整月都忘掉睡覺,在靜坐中頗有所得。晚年由趙文華推薦出山,他曾就此事商議於羅洪先。羅洪先說“:你從前已隸屬官籍,你的身子並非你自己所有,怎么能和一般隱士相比?”唐順之於是出任,然而他的聲名亦因此頗受損害。崇禎中年,追贈唐順之“襄文”諡號。 
《明史·唐順之傳》《明史·唐順之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唐順之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唐順之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