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許文岐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許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撫貴州右僉都御史。父聯樞,廣西左參政。文岐,崇禎七年進士。歷南京職方郎中。賊大擾江北,佐尚書范景文治戎備,景文甚倚之。遷黃州知府,射殺賊前鋒一隻虎,奪大纛而還。獄有重囚七人,縱歸省,剋期就獄,皆如約至,乃請於上官貸之。
十三年遷下江防道副使,駐蘄州。賊魁賀一龍、藺養成等萃蘄、黃間,文岐設備嚴。賊黨張雄飛將南渡,命游擊楊富焚其舟,賊乃卻。巡撫宋一鶴上其功。副將張一龍善馭兵,文岐重之。嘗共宿帳中,軍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堅臥不出。質明,叛兵百餘人奪門遁,一龍追獲盡斬之,一軍肅然。楊富既久鎮蘄,一鶴復遣參將毛顯文至,不相得,兵民洶洶。文岐會二將,以杯酒釋之,始無患。
十五年,左良玉潰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時警報日急,人無固志,會擢督糧參政當行,文岐嘆曰:“吾為天子守孤城二載矣,分當死封疆,雖危急,奈何棄之。”遣妻奉母歸,檄富、顯文出屯近郊,為固守計。無何,荊王府將校郝承忠潛通張獻忠。明年大舉兵來攻,文岐發炮斃賊甚眾。夜將半雪盈尺賊破西門入文岐巷戰雪愈甚炮不得發遂被執。獻忠聞其名,不殺,系之後營。時舉人奚鼎鉉等數十人同系,文岐密謂曰:“觀賊老營多烏合,凡此數萬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義,同心協力,賊可殲也。”於是陰相結,期四月起事,以柳圈為信。謀泄,獻忠索之,果得柳圈,縛文岐斬之。將死,語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滅賊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時文岐陷賊中已七十餘日矣。事聞,贈太僕卿。
(節選自《明史》)
譯文/翻譯:
許文岐,字我西,浙江仁和人。祖父許子良,曾為巡撫貴州右僉都御史,父親許聯樞,曾任廣西左參政。文岐是崇禎七年( 1634 )的進士。曾擔任南京職方郎中一職。賊寇在江北一帶大肆作亂,許文岐輔助尚書范景文進行防禦,景文十分倚重他。許文歧後調任黃州知府,(在與亂軍交戰中)曾射殺敵軍前鋒一隻虎,奪大旗而歸。獄中有被判處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們)回去省親(或探望親人),(給他們)規定回獄時間,(這七人)都按照約定時間回來了,於是文岐請求上級官員寬恕他們的罪行。
崇禎十三年( 1640 ) ,許文歧被調任下江防道副使,駐守蘄州。賊寇頭目賀一龍、藺養成等部聚集在蘄州、 黃州一帶,文岐嚴密防備。賊黨張雄飛將要南渡長江,文岐命游擊將軍楊富去燒毀賊黨船隻,賊黨才退卻。巡撫宋一鶴將文岐這次的軍功上報給朝廷。副將張一龍善用兵,文岐很器重他。(兩人)曾共宿一帳中,半夜軍中大聲喧鬧,文岐說:“這是奸人想乘夜逃跑。” 他堅持臥床不動。第二天天剛亮,有一百多叛兵奪門逃跑,張一龍將他們全部追捕殺掉,全軍肅然。楊富本已長期鎮守蘄州,一鶴又派參將毛顯文前去,楊毛二人不和,(致使)兵民不安。文岐召見二位將軍,於宴會上用一杯酒消除了二人的矛盾,才沒有了隱患。
崇禎十五年(1642) ,左良玉的敗兵南下準備大肆劫掠百姓。文岐在江口立馬等待,潰兵不敢侵犯。這時,形勢一天天危急,士兵沒有堅定的意志,恰好此時許文岐已升為督糧參政,正要啟程赴任,見此情形不禁嘆息說: “我為天子駐守這座孤城已經兩年,其職責應死守疆土,如今形勢危急,我怎么能離開?” (於是)安排(或令、或讓)妻子送母親返鄉,發檄文令楊富、毛顯文出兵在城外駐紮,做好堅守陣地的準備。不久,荊王府的將校郝承忠暗中與張獻忠勾結。第二年,(賊寇)發兵大舉進攻蘄州,許文岐發火炮擊斃敵軍很多人。夜晚即將過去一半,大雪下了一尺多厚,敵軍攻下西門進城了,文岐與敵軍進行了巷戰。越下越大,炮彈不能發出,於是文岐被俘虜了。獻忠久聞文岐之名,當時沒有殺他,而將他關押在後營。與他同被關押在後營的還有舉人奚鼎鉉等數十人。文岐秘密地對他們說: “我看賊寇營中大多是烏合之眾,數萬兵卒都是被俘良民,若將大的道義告訴他們,大家同心協力,賊寇就可以被消滅了。”於是許文歧暗中聯繫眾人,約定四月起兵,以柳圈為信號。這密謀被泄露了,獻忠進行搜尋,果然搜到了柳圈,捆住文岐要將其斬首。許文岐將要被殺的時候,對別人說:“我當時沒有zi6*殺的原因,是我立志要消滅賊寇。如今事情沒有成功,這是天意啊!”於是他滿臉含笑地死了。這時距文岐被捕已經七十多天了。此事讓朝廷知道後,(皇上)追贈文岐太僕寺卿。
《明史·許文岐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