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韓性傳》原文及翻譯

元史

原文:

韓性,字明善,紹興人。其先家安陽,宋司徒兼侍中魏忠獻王琦,其八世祖也。 高祖左司郎中膺胄,扈①從南渡,家于越。性天資警敏,七歲讀書,數行俱下,日記萬言。九歲通《小戴禮》,作大義,操筆立就,文意蒼古,老生宿學,皆稱異焉。及長,博綜群籍,自經史至諸子百氏,靡②不極其津涯③,究其根柢④,而於儒先性理之說,尤深造其閫域⑤。其為文辭,博達俊偉,變化不測,自成一家言。四方學者,受業其門,戶外之履,至無所容。
性出無輿馬仆御,所過,負者息肩,行者避道。巷夫街叟,至於童稚廝役,鹹稱之曰“韓先生、韓先生”雲。憲府嘗舉為教官,謝曰:“幸有先人之敝廬可庇風雨,薄田可具饘粥⑥,讀書砥行,無愧古人足矣,祿仕非所願也。”受而不赴。暮年愈自韜晦⑦,然未嘗忘情於斯世,郡之良二千石⑧政事有所未達,輒往咨訪,性從容載導,裨益者多。
(節選自《元史·韓性傳》)
[注釋]①扈:隨從,侍從。②靡:沒有。③津涯:邊際。④根柢:比喻事物的根基。⑤閫(kǔn)域:範圍,境界。⑥饘(zhān)粥:指稀飯。⑦韜晦:深藏不露,隱藏蹤跡。這裡指不問世事。⑧二千石:文中指官員的等級。

譯文/翻譯:

韓性,字明善,紹興人。他的祖先家住安陽,宋朝司徒兼侍中魏忠獻王韓琦,是韓性的八世祖。高祖左司郎中韓膺胄,隨從宋朝皇帝南渡,在越地安家。韓性天資機警聰敏,七歲開始讀書,就能一目十行,每天記誦上萬字。韓性九歲通曉《小戴禮》,作文論要旨,提筆當即成文,文筆蒼勁,寓意古奧,老成飽學的儒士,都讚嘆驚異。等到成年後,韓性博覽群書,從經書史籍到諸子百家,無不探流溯源,窮盡底蘊,而對於儒家說,他崇尚性理之說,在這方面境界特別深。他所做的文章,淵博暢達俊逸壯美,變化莫測,自成一家之言。四方學者,在韓性門下從師學習,門外的鞋,多到了無處可放(的地步)。
韓性出行沒有車馬僕從,所經之處,背東西的人放下擔子休息,行人讓道。街巷老翁役夫,乃至幼兒僕役,都稱呼他“韓先生、韓先生”。御史台曾經推薦韓性為學官,他推辭說:“我僥倖地有祖先留下的舊屋可以遮蔽風雨,幾畝薄田可以餬口做飯,能夠讀書砥礪德行,無愧於古人已經滿足了,做官食祿並不是我情願的。”接受推薦卻不赴任。晚年愈加隱藏蹤跡,然而未嘗忘情於世事,地方奉公守法的官員對於政事有未能通曉之處時,就前往韓性家諮詢,韓性從容開導,受益的人很多。
《元史·韓性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元史·韓性傳》原文及翻譯0
《元史·韓性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