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傳》文言文的基礎練習題

《蘇武傳》文言文的基礎練習題

一、由四人學習小組提出藉助字典,通讀課文過程中重點要解決的字詞讀音以及重難點的文言字詞句,以練習的形式落實有關文言語言知識問題。

1.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稍遷至栘中廄( jiù )監;②數(shu )通使相窺(kuī)觀; ③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④既至匈奴,置幣遺( wèi )單于; ⑤後隨浞野侯沒( m)胡中;

⑥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 yānzhī )歸漢;⑦置熅(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課本注音“yún”錯誤⑧擁眾數萬,馬畜( chù )彌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②與旃毛並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⑤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顯現。⑥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亡:通“無”,沒有。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

3.古今異義

①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②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績。③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④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於所以。⑤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⑦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⑧稍遷至栘中廄監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⑨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⑩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4.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1)單于壯其節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2)誠甘樂之 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鬥。(4)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動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3)杖漢節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4)武能網紡繳,檠弓弩 網、檠 :名詞做動詞,結網、用檠矯正弓弩。(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6)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於蠻夷。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於蠻夷為降虜”。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漢所望也。(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3)皆為陛下所成就

句。

4.詞類活用

1、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名詞作動詞)

2、得夜見漢使。(名詞作狀語)

3、檠弓弩。(名詞作狀語)

4、惠等哭,輿歸營。(名詞作動詞)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名詞作使動用法)

6、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名詞作動詞)

7、誠甘樂之。(名詞作意動用法)

8、陳涉首難,豪傑蜂起。(名詞作狀語)

9、宜皆降之。 (使動用法)10、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動用法)

11、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名詞作動詞)

12、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 (使動用法)

13、天雨雪。(名詞作動詞)

14、羝乳,乃得歸。 (名詞作動詞)

15、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名詞作動詞)

二、 本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請同學們給文章的情節發展添加小標題,以此把握文章的脈絡中。

小標題(僅供參考,答案不限):

1、初使匈奴,單于受禮。 2、緱王謀反,禍及漢使。 3、捨生取義,以死明志。

4、衛律勸降,威武不屈。 5、飲雪吞氈,此志不渝。 6、李陵勸降,忠貞如一。

7、武帝駕崩,慟哭數月。 8、漢匈和親,請還蘇武。 9、歷盡艱難,發白歸漢。

三、文章里個性鮮明的各種人物對蘇武也起了對比映襯的作用,請同學們把文章里各種人物的性格和蘇武作一個對比,看看他們的映襯分別凸現了蘇武怎樣的性格特徵。

(1)張勝:糊塗地幫助了緱王的謀反,事情敗露後又經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

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 的勸降始終保持著可貴的民族氣節。

(2)衛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氣,光明磊落

(3)李陵:為一己之私而叛國,懦弱,意志不堅,矛盾,痛苦

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無怨無悔

教師小結:在各種人物的對比映襯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二,長達十九年守節的堅韌不拔。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攝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四、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誠?晏子認為真正的忠誠是忠誠於國家、人民,而非忠誠於君主。換句話說,就是要忠誠於明君(因為明君善治國),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從君主,為君主作無謂的犧牲的行為我們稱之為“愚忠”,那么你認為蘇武的忠誠是愚忠嗎?

參考觀點一:

蘇武的忠誠不能說是愚忠。首先,他忠誠的對象是國家是人民,身為漢使,當捲入匈奴的政變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漢使身份,不能引起漢匈兩國的不必要的誤會和紛爭,他甚至願意以性命來平息禍端,可見他是把邊界的和平、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氣節十九年,始終忠貞如一,這種忠誠表面看起來是對漢武帝,但實際上是對國家人民的,因為漢武帝是一個善於治國的明君,忠誠於他就是忠誠於漢武帝治理下的國家。

但是蘇武的忠誠里有沒有愚忠的成分,我認為還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勸降時曾經提到蘇武的兩個兄弟盡心為國卻枉死,但蘇武卻一味堅持漢武帝對他們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願意為皇帝肝腦塗地。我認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應該感激報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應該迴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對親人的傷害之過,該報的恩要報,該澄清的事實,該爭取的權利也還是要爭取。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權利與義務的問題。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不能苛求蘇武,因為他畢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著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說不定也能像我們這樣爭取自己的應有的權利。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武傳》文言文的基礎練習題0
《蘇武傳》文言文的基礎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