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莊《重修天長縣學記》原文及翻譯

歸莊

原文:

三代之人才出於學校,近世之人才出於科目。科目之士,雖未能如三代之學成而後入宮,然禾有不從學校出者,則近世之學校,固人才之淵藪,不可不重也。漢高帝謂:“以馬上得天下,安事詩書?”陸賈日:“以馬上得之,豈可以馬上治之乎?”高帝卒無以難。是故戡亂以武,守成以文,不易之理也。我國家崇儒右文,受命以來,郡縣學悉如故,近雖裁省儒官,減鄉會取士及弟子員之數,此非輕視學校,特以其過於冗濫而汰之。所以責成學官,使事無可諉,不得不舉其職;督勵士子,使知不易得,不容不進其業也。誠使學官皆舉其職,士子皆進其業,則學校之中,為國家異日儲將相官尹之才,備奔走禦侮之用,豈有既哉?
天長之有學,其始不可考,今之學宮,則元之舊基。後嘗遷於南隅,未幾復故。數十年不修,頹圮矣。啟聖祠近有廢址,縣令江侯、司諭張君慨然以修廢為已任,首捐俸資若干,庀材鳩工;濠州司李黃侯繼,亦捐俸若干。張君又監工,日號委諸生之能者董其事。以某年某月訖工。於是材之朽者易,瓦璧之敗者完,丹堊之剝者新,堂廡門牆,煥然改觀,昔之廢址,亦祠宇屹立矣。凡用材木瓦甓之數若干,為金若干,而人不以為侈;為工若干,而人不以為勞。春秋重用民力,如城中丘、築廊台之類,無不書,皆譏也;獨修闊宮則不書,以為當修也。故詩人作頌,以美僖公。天長當沖煩之地,又比歲多不稔,而勤於是役,獨以為不可緩也。
抑邑中前此科第頗少,明朝三百年,登第者僅數人。自國朝以來,人文蔚起,以余之不敏,亦幸獲一第。今郡功曹、縣尹、學博士諸先生,勤於修廢,不憚傾橐;告成之日,率諸弟子釋奠於先聖先賢。諸弟子其益思自勵,大修其業,期無負先聖賢之訓,無負朝廷養士之恩,並無負官長師儒獎成風勵之意。從此人才蔚然奮興,安知不軼前朝而希三代歟!余在都聞之喜甚,是以為之記而勒諸石以俟之。
(選自《歸莊集》)

譯文/翻譯:

夏商周三代的人才都是出自學校,近代的人才一般出於科目。通過科目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雖然不能像夏商周三代那樣學成可以入仕為官,然而沒有不是從學校培養出來的,那么近代的學校,本來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不可以不重視。漢高帝說:“憑藉武力奪得天下,哪裡用得著《詩》《書》)?”陸賈說“憑藉武力奪得天下,哪裡可以憑藉武力治理天下呢?”高帝最終也沒有辦法詰難他。因此平定叛亂靠武力,守住創下的基業靠的是文治,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我們國家崇尚儒學重視文治,受命以來,郡縣學校全部像過去一樣,近來雖削減儒官,減少鄉試會試中錄取士及弟子員的人數,這樣做並不是輕視學校,只是因為它過於繁冗龐雜而淘汰一些。所以責成學官,讓他們做事不可推諉,不得不儘自己的職責;督促鼓勵士子,讓他們知道職位不易得,不容許不提升自己的學業。如果真的讓學官都盡他們的職責,士子都能提升他們的學業,那么學校當中,為國家將來儲備將相官尹這樣的人才,預備奔赴疆場抵禦外敵入侵的人才,哪裡有用得完的呢?
天長有學校,它從何時開始的現在已不可考證,現在的學校,則是元代的舊址。後來曾經遷到南隅,時間不長又恢復原樣。數十年沒有得到修繕,都已經敗壞了。啟聖祠附近有一個廢址,縣令江侯、司諭張君慷慨地把修繕廢址作為自己的責任,帶頭捐獻俸資若干,準備材料,招集工匠;濠州司李黃侯繼,也捐獻俸資若干。張君又負責監督工作,每天號召委託能幹的諸生督查這件事。在某年某月完工。於是那些朽了的木材被更換,敗壞了的磚瓦得以變得完整,剝落的油漆粉刷得以煥然一新,屋舍門牆,也煥然改觀,過去的廢址,亦祠堂廟宇一樣高聳挺立。總計耗費了若干數量的材木磚瓦,損耗若干錢財,但是人們不認為奢侈浪費;付出若干的勞動,但是人們不認為辛勞。春秋重視對民力的使用,比如修建中丘城、建築廊台之類沒有不記錄的,都是譏諷(耗費人力物力,浪費錢財的);唯獨修神廟則不記錄,認為這是應當修建的。所以詩人寫作“頌”,來讚美魯僖公。天長處於位置重要、運輸繁重的地方,並且近年來大多不豐收,而唯獨對(新修縣學)這件事,(大家)都盡力完成,認為不可以延緩。
而天長縣邑在這之前科舉及第的很少,明朝三百年,考取進土的僅僅幾個人。自本朝以來,人文教化蔚然興起,像我這樣不聰明的,也僥倖考中。現在郡里的功曹、縣尹、學博士諸先生,不斷地致力於修繕廢址,不怕耗光錢財;建成的時候,率領諸弟子設定酒食以奠祭先聖先師。諸弟子他們也更加想到要自我勉勵,好好地完成自己的學業,以期不辜負先聖先賢們的遺訓,不辜負朝廷養士之恩,並且不辜負學官助成勸勉鼓勵的心意。從此人才蔚然興起,怎么知道不會超越前朝而成為人們仰慕的夏商周三代呢!我在都城聽說這件事,非常高興,因此為這件事作記並且在石上刻下它,來等待我的期望得到實現。
歸莊《重修天長縣學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歸莊《重修天長縣學記》原文及翻譯0
歸莊《重修天長縣學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