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薛侃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薛侃,字尚謙,揭陽人。性至孝,正德十二年成進士,即以侍養歸。師王守仁於贛州,歸語兄俊。俊大喜,率群子侄宗鎧等往學焉。自是王氏學盛行於嶺南。
世宗立,侃授行人。母訃,隕絕,五日始食粥。嘉靖七年起故官。聞守仁卒,偕歐陽德輩為位,朝夕哭。已,進司正。十年秋疏言:“祖宗分封子弟,必留一人京師司香,有事居守,或代行祭饗。列聖相承,莫之或改。至正德初,逆瑾①懷貳,始令就封。乞稽舊典,擇親藩賢者居京師,慎選正人輔導,以待他日皇嗣之生,此宗社大計。”帝方祈嗣,諱言之,震怒,立下獄廷鞫,究交通主使者。侃為是疏已一年,初以示光祿卿黃宗明,勸勿上,又以疏示彭澤。澤為吏部郎,無行。因議禮附張孚敬遂與為腹心後京察②被黜孚敬奏留之復引為諭德至太常卿。澤與侃及少詹事夏言同年生,而言是時數忤孚敬。澤默計儲副事觸帝諱,必興大獄,誣言同謀可禍也,紿侃稿示孚敬,因報侃曰:“張公甚稱善,此國家大事,當從中贊之。”與為期,趣之上。孚敬乃先錄侃稿以進,謂出於言,請勿先發以待疏至。帝許之。侃猶豫,澤頻趣之乃上。拷掠備至,侃獨自承,累日獄不具。澤挑使引言,侃嗔目曰:“疏,我自具。趣我上者,爾也。爾謂張少傅許助之,言何豫?”給事中孫應奎、曹汴請孚敬避。孚敬怒。應奎等疏聞,詔並下應奎、汴、言詔獄。命郭勛、翟鑾及司禮中官會廷臣再鞫,具得其實。帝乃釋言等。斥孚敬忮罔,令致仕。侃為民,澤戍大同。澤在朝專為邪媚,及敗,天下快之。侃至潞河,遇聖壽節,焚香叩祝甚謹。或報參政項喬曰:“小舟中有民服而祝聖者。”喬曰:“必薛中離也。”跡之,果然。中離者,侃自號也。歸家益力學,從游者百餘人。隆慶初,復官,贈御史。
(節選自《明史·卷九十五》,有刪改)
注釋:①逆瑾:逆賊劉瑾。②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種制度

譯文/翻譯:

薛侃,字尚謙,是揭陽人。本性極是孝順,正德十二年成為進士,隨即因為侍奉贍養雙親回到家鄉。在贛州師從王守仁,回家(把求學事)告訴哥哥薛俊。薛俊非常高興,率領眾子侄薛宗鎧等人前往求學。從此王氏學說在嶺南盛行。世宗登基,薛侃被授子行人。母親訃告傳來,薛侃昏倒過去,五日後才吃了一點粥。嘉靖七年起用為原行人一職。得知王守仁仙逝,偕同歐陽德等同輩建立牌位,終日慟哭。不久,晉升為司正。嘉靖十年秋上疏道:“祖宗分封子弟,一定留一個人在京師掌管香火,有事則留置守候,或者代替皇帝執行祭享之職。歷代帝王相習沿承,無人更改。到正德初年,逆賊劉理懷有二心。才讓宗室子弟到封地去。請求考察舊制典例,選擇賢能的被分封的宗親在京師居住,悄重擇選正直之人鋪導他,來等待他日皇子的誕生,這是宗廟社稷的大計.”皇帝正在祈求生育皇子,忌諱談論此事,非常憤怒,立刻把薛侃關進監獄井在朝廷之上審問,追查申通主使的人。薛侃寫這個奏疏已經一年,當初把它給光祿卿黃宗明看,黃勸他不要上奏,侃又把這個奏疏給彭澤看。彭澤是吏部侍郎,沒有品行。趁著議禮之爭攀附張孚敬,於是和他結交成為其心腹之友。後吏部考核京官被罷免,張孚敬上奏留下他,又引薦他為諭德,至太常卿。彭澤和薛侃及少詹事夏言是同榜考中的人,而夏言當時多次忤逆張孚敬。彭澤暗自想立儲之事觸犯皇帝總諱,一定興起牢獄之災,誣陷夏言是網謀可以給他招致禍端,騙得薛侃把努疏給張李敬看,於是回復薛侃說:“張公很是稱好,這是國家大事,會從中幫助你。”和他約定日期,催促他呈上奏摺。張李敬於是先抄錄薛侃奏疏進獻給皇上,說是出自夏言,請求不要先打開以待奏摺的到來。皇帝答應了他。薛侃猶像再三,彭澤頻繁催促他他才呈上。備受拷打折磨,薛侃獨自承擔,多日沒有定案。彭澤挑撥他讓他供出夏言,薛侃怒目圓睜道:“泰折,是我自己準備的。他促我呈上的人。是你。你說張少傅答應幫助此事,夏言哪有參與?”給事中孫應奎、曹汴請張孚敬迴避。張孚敬大怒。孫應奎等人上奏摺稟報皇帝,皇帝下令- -並將孫應奎,曹汴,反言投進監獄,命令郭勛、翟鑾和司禮監的太監會同朝廷大臣再次審問。得到事情的全部實情。皇帝於是釋放夏言等人。皇帝斥貴張孚敬嫉忌款騙,令他辭官。薛侃被貶為平民,彭澤充軍成守大同。彭澤在朝專乾邪佞諂媚之事,等到他失勢,大快人心。薛侃到潞河,遇聖壽節。焚香跪拜祝禱很是恭謹。有人報知參政項喬說:“小舟中有穿百姓的衣服卻恭祝聖上的人。”項喬說:“一定是薛中離。”按跡尋訪,果然是他。中離是薛侃自取的號。回鄉更加致力於學業,向他求學的人多至百餘。隆慶初年,恢復官職,追贈為御史。
《明史·薛侃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薛侃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薛侃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