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李革傳》原文及翻譯

金史

原文:

李革 ,字君美,河津人。父餘慶,三至廷試,不遂,因棄去。革穎悟,讀書一再誦,輒記不忘。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真定主簿。察廉,遷韓城令。同知州事納富商賂,以歲課軍須配屬縣,革獨不聽,提刑司以為能。遷河北東路轉運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憂,起復,遷大興縣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監察御史、同知昭義軍節度事。丁父憂,起復,簽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書省奏:“軍興,隨路官,差占者別注,闕者選補,老不任職者替罷,及司、縣各存留強幹正官一員。”革與簽陝西高霖、簽山東孟子元俱被詔,體訪三路官員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帥府差占員數及事故闕員,老不任職,赴闕奏事。改刑部員外郎,調觀州刺史兼提舉漕運,陝西西路按察副使,大興府治中。知府徒單南平貴幸用事,勢傾中外,遣所親以進取誘革,革拒之。
興定元年,胥鼎自平陽移鎮陝西,革以知平陽府事,權參知政事,代鼎為河東行省。是時興兵伐宋,革上書曰:“今之計當休兵息民養銳待敵宋雖造釁止可自備若不忍小忿以勤遠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納。太原兵後闕食,革移粟七萬石以濟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東,於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毀清野。革奏:“今歲雨澤及時,秋成可待。如令耕毀,民將不堪。”詔從革奏。
十月,平陽被圍,城中兵不滿六千,屢出戰,旬日間傷者過半。徵兵吉、隰、霍三州,不時至。裨將李懷德縋城出降,兵自城東南入。左右請革上馬突圍出,革嘆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見天子!汝輩可去矣。”乃zi6*殺。贈尚書右丞。
贊曰:《傳》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單鎰拱扼一語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單鎰為外官,惟孫即康詭隨,乃驟至宰相,古所謂斗算之人,其即康之謂矣。貞祐執政李革,可謂君子,其進退之際,有古人為相之風焉。
節選自《金史·卷九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徒單鎰、孫即康、李革傳》

譯文/翻譯: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親名叫李餘慶,經歷三次考試至廷試,不中第,於是放棄了科舉。李革聰明機敏,讀書一二遍,就記住不忘。中大定二十五年(1185)考中進士,調任真定縣主簿。監司考查,遷升他為韓城令。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賄賂,將一年的賦稅、軍用物品分配給下屬各縣,唯有李革不聽從,提刑司認為他能幹。遷任為河北東路轉運都勾判官、太原推官。遭逢母親喪事,服喪後起用恢復原職。調任大興縣令、監察御史,遭逢父親喪事,服喪後恢復原職,擔任簽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1206),攻打宋朝,尚書省上奏:“戰事興起,沿路官員被差遣徵調的另外委任,缺員的選調補充,年老不任職的撤換,司、縣各保留強敏能幹的正職官員一員。”李革與簽書陝西按察司事高霖、簽書山東按察司事孟子元一同接受詔令,親自查訪三路官員能幹與否,登記存留的正長官,行省、行部、元帥府差遣征占的官員人數,以及因事造成的缺員,年老不任職的官吏。到朝廷稟奏事務,改任刑部員外郎,調任觀州刺史兼提舉漕運。知府徒單南平顯貴得寵,執掌政事,權傾朝野,派遣親近的人用加官進爵來引誘李革,李革拒絕了他。
興定元年(1217),胥鼎從平陽府調任鎮撫陝西,李革以知平陽府事的身份,暫代參知政事,代替胥鼎擔任河東行省。這時起兵攻打宋朝,李革上書說:“現在的策略應當使軍隊、百姓休息,蓄養精銳來防備敵人。宋朝雖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備。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憤怒而考慮長遠的謀略,恐怕有人會利用這個機會,那就不能對付了。”皇上沒有採納。太原戰後缺糧,李革運送七萬石糧食來救濟。興定二年(1218),(朝廷)差遣粘割梭失到河東路,這時晚稻還沒有成熟,下文書到行省要耕地毀苗,清除原野上的全部莊稼,李革上奏:“今年雨水及時,秋天收成在即,如果命令耕地毀莊稼,百姓將不能忍受。”詔令採納了李革的奏請。
十月,平陽城被圍困,城裡的士兵不滿六千人,多次出戰,十天內受傷的人超過半數。徵調吉、隰、霍三州援兵,沒按時趕到。偏將李懷德用繩索吊下城投降,敵軍從城東南攻入。隨從請求李革上馬突圍出走。李革嘆息說“:我不能保衛這座城,有什麼臉面見天子?你們這些人可以離去了。”(李革)於是zi6*殺。(朝廷)追贈我把他為尚書右丞。
贊曰:《傳》中說:“君子的言語,他的好處很多。”徒單鎰從容安閒地說一句話,從而使宣宗能立為皇帝,他的功勞很大。徒單鎰出外任官,只有孫即康詭譎狡猾,於是驟然間官至宰相。古人所說的如斗筲一樣才識短淺、氣量狹小的人,大概就是說孫即康這類人吧。貞祐年間的執政大臣李革,可稱為君子。他在進退之間,有古人做宰相的風範。
《金史·李革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金史·李革傳》原文及翻譯0
《金史·李革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