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論語》八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試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學則殆殆:( )
(2)學而不厭厭:( )
(3)不憤不啟不憤不啟:()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人不知而不慍擇其善者而從之
B. 可以為師矣 可以一戰
C. 必有我師焉不可褻玩焉 
D. 有朋自遠方來自三峽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D.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4. 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一句翻譯成白話文 。
5.用原文填空。
(1)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教師應抓住恰當時機進行開導,正如文中所說:
“, 。”
(2)從文中任選一則表明學習態度的句子寫在下面:。
6.相關內容連結。
(1)給下面一則斷句,並加上標點。
子 曰 德 之 不修 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 改 是 吾憂也
(2)③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它也會獲益匪淺,請另外寫出《論語》中你熟悉的一則(不得與試卷上的相同),並簡要說說對它的理解。
【參考答案】
1.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滿足、心裡想弄明白卻不能夠。
2. B
3.A
4.聰明並且勤奮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人們稱他為“文”啊。
5.用原文填空。(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②略。
6.(1)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2)略。
【參考譯文】
1.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一起探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時,又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孔子說:“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4.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5.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被賜給‘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明而又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因此賜給他‘文’的諡號。”
6.孔子說:“口裡不說而心裡記住它,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厭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孔子說:“三個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裡面;我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卻不能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舉出一個方角卻不能由此類推出其他三個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簡析】 
第一則講了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第二則、第三則講的是學習方法。第四則、第五則、第七則講的是學習態度。第六則,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句講學習的正確態度,第三句講教育人的正確態度。第八則講的是教導方法。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論語>八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論語>八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