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徐晃傳》原文及翻譯
三國志
原文: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也。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太祖討奉於梁,晃遂歸太祖。太祖授晃兵,使擊卷、原武賊,破之,拜裨將軍。
太祖既圍鄴,破邯鄲,易陽令韓范偽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飛矢城中,為陳成敗。范悔,晃輒降之。
太祖還鄴,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陽平。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征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會漢水暴溢,于禁等沒。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難與羽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賊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逕入敵圍者也。”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
文帝即王位,以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及踐阼,進封楊侯。與夏侯尚討劉備於上庸,破之。以晃鎮陽平,徙封陽平侯。明帝即位,拒吳將諸葛瑾於襄陽。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病篤,遺令斂以時服。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終不廣交援。太和元年薨,謚曰壯侯。
(節選自《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譯文/翻譯: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池人。早年在郡里作小吏,因隨車騎將軍楊奉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拜為騎都尉。太祖在梁地討伐楊奉,徐晃就歸順了太祖。
太祖圍困鄴城後,攻破了邯鄲。易陽令韓范詐稱拿城來降卻又拒守城池,太祖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臨城下,給韓范寫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為他陳明利害,勸韓范投降。韓范被說服後改變主張,徐晃就接受了他的投降。
太祖返回鄴,留下徐晃和夏侯淵在陽平抵禦劉備口劉備派遣陳式等十多個營壘截斷了馬鳴閣道,徐晃單獨帶兵征討打敗了他們,賊人自己跳入山谷,摔死了很多。太祖聽說後,非常高興,授給徐晃符節,下令說:“這個閣道,是漢中的險要通道。劉備想斷絕我軍內外聯繫,以便奪取漢中,將軍這一舉動成功地讓劉備的奸計失去作用,真是好極了。”太祖於是親自到陽平,撤出漢中各軍。太祖又派徐晃協助曹仁征討關羽,駐紮在宛縣。關羽將曹仁包圍在樊城,又將將軍呂常包圍在襄陽。當時徐晃所部多為新兵,難以與關羽爭鋒,於是進至陽陵坡駐紮。當時關羽前部駐紮偃城,徐晃前進接敵,謊稱要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怕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隊進據偃城,兩面連營,漸向圍城蜀軍逼近,徐晃軍營距關羽所圍僅三丈的地方。關羽軍主力駐紮圍頭,另外還駐紮四冢。徐晃揚言要攻打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見四冢將要被攻破,自率步騎五千出戰,徐晃進攻他們,他們撤退逃走。徐晃就趁勝追擊敗兵,跟他們一起沖入蜀軍圍內,大敗蜀軍,蜀軍有人自投沔水而死。太祖下令說:“敵人圍塹鹿角有十重之多,將軍致力作戰獲取全勝,擊破敵人的包圍,大量的消滅了敵人。我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況且樊城、襄陽之圍,勝過以前的莒、即墨之圍,所以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徐晃整頓軍隊回到摩陂,太祖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太祖舉杯勸徐晃飲酒,並且對徐晃說:“保全樊城、襄陽,都是將軍你的功勞啊。”
(徐晃)生性節儉謹慎,統率軍隊常長時間進行偵察(或遠遠地派出偵察人員),先研究不利的情況(做好不能取勝的預案),然後再和敵人交戰,追擊逃敵,爭奪戰利(戰果),士兵常常沒時間吃飯。經常嘆息說:“古人擔憂不能遭遇明君,現在我幸而遇到了,就應當拿功勞來報效,還需要什麼個人的聲譽呢!”始終不去過多的交往。太和元年去世,被謚為壯侯。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