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范雍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范雍,字伯純,世家太原。雍中進士第,為洛陽縣主簿。累官殿中丞。環、原州屬羌擾邊,以雍為安撫使。建言:“屬羌因罪罰羊者,舊輸錢,而比年責使出羊,羌人頗以為患。請輸錢如舊,罪輕者以漢法贖金。”從之。遷右諫議大夫。
雍在京東時,平滑州水患。以勞加龍圖閣直學士。明年,拜樞密副使。丁母憂,起復,遷給事中。玉清昭應宮災,章獻太后泣對大臣曰:“先帝竭力成此宮,一夕延燎幾盡,惟一二小殿存爾。”雍抗言曰:“不若悉燔之也。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遽為灰燼,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將葺之,ze6*不堪命,非所以畏天戒也。”時王曾亦止之,遂詔勿葺。遷尚書禮部侍郎。
太后崩,罷為戶部侍郎。陳安邊六事,又請於天雄軍聚甲兵以備河北,於永興軍、河中府益募土兵①以備陝西,即涇原、環慶有警,河中援之。
既而元昊反,拜振武軍節度使。因言:“延州最當賊沖,地闊而砦②柵疏,近者百里,遠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無宿將為用,而賊出入於此,請益師。”不報。元昊先遣人通款於雍,雍信之,不設備。一日,引兵數萬破金明砦,乘勝至城下。會大將石元孫領兵出境,守城者才數百人。雍召劉平於慶州,平帥師來援,合元孫兵與賊夜戰三川口,大敗,平、元孫皆為賊所執。雍閉門堅守,會夜大雪,賊解去,城得不陷。左遷戶部侍郎。居一歲,復吏部侍郎。
雍為治尚恕,好謀而少成。在陝西,嘗請於商、虢置監鑄鐵錢,後不可行;又括諸路牛以興營田,亦隨廢。頗知人,喜薦士,後多至公卿者。狄青為小校時,坐法當斬,雍貸之。
初完永興城或言其非便詔止其役雍匿詔而趣成之。明年,賊犯定川,邠、岐之間皆恐,而永興獨不憂寇。又遷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太師,謚忠獻。
(選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有刪節)
註:①土兵,宋代設於西北邊境及廣南兩路的地方性兵種,亦稱土軍。

譯文/翻譯:

范雍,字伯純,世代都居住在太原。范雍考中進士,任洛陽縣主簿。做官一直做到官殿中丞。從屬於環州、原州兩地的羌人侵擾邊境,朝廷任命范雍為安撫使。范雍建議說:“居住在邊境內的羌人因為犯罪會被罰用羊來抵罪,過去是繳納錢,但是近年處罰卻是責令用羊來抵罪,羌人很憂慮這件事。請求還是按照過去那樣繳納錢,罪行輕的人按照漢人的法律交納贖金即可。”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范雍升為了右諫議大夫。
范雍在京東時,消除了滑州水澇的災害。因為功勞加授予他龍圖閣直學士。第二年,任命他為樞密副使。後來范雍遭逢母親喪事,服喪期未滿而ying6*召任職,朝廷升遷他為給事中。。玉清昭應宮遭遇火災,章獻太后哭著對大臣說:“先帝竭盡全力建成這個宮殿,一個晚上蔓延的大火幾乎把它燒光了,只是剩下一兩個小殿罷了。”范雍抗議說:“不如全都焚燒完算了。先帝因為這個耗盡了天下所有的物力與財力,迅速化為灰燼,並非人的意願;如果因為這僅存的小殿,又將要修葺它,百姓沒辦法承受這沉重的勞役,這不是用來敬畏上天儆戒的辦法。”當時丞相王曾也制止修葺,於是皇帝下詔不要修葺。范雍被升任尚書禮部侍郎。
太后死後,罷免范雍原來的官職,任命他為戶部侍郎。范雍陳述安定邊境的六事,又向天雄軍請求聚集鎧甲兵械來防備河北,從永興軍、河中府增加招募土兵來防備陝西,如果涇原、環慶有緊急情況,河中就能增援。
不久李元昊謀反,朝廷授予范雍振武軍節度使。於是說:“延州在賊軍道路的衝要處,地闊而且為防禦而設的竹木柵欄等障礙物分散(周邊的防禦工事少),工事之間近的一百里,遠的二百里,土兵少且弱小,又沒有老將可任用的,但賊軍在這裡出沒,請求增加軍隊。”但要求沒有得到批覆。李元昊先派遣人和范雍通和言好,范雍相信他,不設防備。一天,李元昊率領幾萬人的軍隊攻破金明砦,趁著勝利的形勢打到城下。恰逢大將石元孫率領軍隊離開國境,守城的人才幾百人。范雍召喚在慶州的劉平,劉平率領軍隊前來支援,會合石元孫的軍隊,與賊軍連夜在三川口大戰,遭受慘重的失敗,劉平、石元孫都被賊軍抓獲俘虜。范雍閉門堅守,恰逢當夜下大雪,賊軍解圍後離開,城池才能得以不被攻陷。范雍被降低官職調動任戶部侍郎。過了一年後,重新任命他做吏部侍郎。
范雍治理政事崇尚寬容,喜歡出主意但是少有成功的。在陝西,曾經向商、虢兩地的置監請求鑄造鐵錢,後來不能執行下去;又匯集各地的牛來振興官田,隨後也荒廢了。他很能鑑察人的品行﹑才能,喜歡推薦賢士,這些人後來大多官至公卿級別。狄青擔任小校時,觸犯法律,按照法律應當被斬首,范雍寬恕了他。
起初,范雍想在永興城加固城牆,有人說此事不妥,皇帝下詔制止這項工程,范雍把詔書藏起,催促完成了這項工程。第二年,賊軍侵犯定川,邠、岐兩地都害怕,只有永興不擔心敵寇。後來范雍又升職任禮部尚書,後病逝。追贈太子太師的稱號,諡號忠獻。
《宋史·范雍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范雍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范雍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