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鎰,字有戒,吳縣人”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

陳鎰,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十年進士。授御史。遷湖廣副使,歷山東、浙江,皆有聲。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副都御史,鎮守陝西。北方饑民多流移就食。鎰道出大名見之,疏陳其狀,詔免賦役。正統元年,鎰言陝西用兵,民困供億,乞悉停免。詔可。明年五月,以勞績下敕獎勵,命巡邊。所至條奏軍民便宜,多所廢置。所部六府飢,請發倉振。帝從輔臣請,修荒政。鎰請遍行於各邊,由是塞上鹹有儲蓄。
六年春,以鎰久勞於外,命與王翱歲一更代。七年,翱調遼東,鎰復出鎮。歲滿當代,以陝人乞留,詔仍舊任。時倉儲充溢,有軍衛者足支十年,無者直可支百年,鎰以陳腐委棄可惜,請每歲春夏時,給官軍為月餉,不復折鈔。從之。
九年春,進右都御史,鎮守如故。秦中飢,乞蠲租十之四,其餘米布兼收。時瓦剌也先漸 強,遣人授罕東諸衛都督喃哥等為平章,又置甘肅行省名號。鎰以聞,請嚴為之備。已,命與靖遠伯王驥巡視甘肅、寧夏、延綏邊務,聽便宜處置。以災沴頻仍,條上撫安軍民二十四事,多議行。
鎰嘗恐襄、漢間流民嘯聚為亂,請命河南、湖廣、陝西三司官親至其地撫恤之。得旨允行,而當事者不以為意。王文亦相繼力言有司怠忽,恐遺禍。至成化時,乃有項忠之役,人益思鎰言。
景泰二年,陝西飢,軍民萬餘人“願得陳公活我”。監司以聞,帝復命之。鎰至是凡三鎮陝,先後十餘年,陝人戴之若父母。每還朝,必遮道擁車泣。再至,則歡迎數百里不絕。其得軍民心,前後撫陝者莫及也。
三年春,召還,與王文並掌都察院。文威嚴,諸御史畏之若神。鎰性寬恕,少風裁,譽望損於在陝時。明年秋,以疾致仕。卒,謚僖敏。 (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七》,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歷山東、浙江,皆有聲 聲:聲望
B.乞蠲租十之四 蠲:免除
C.所部六府飢,請發倉振 振:同“賑”賑濟
D.譽望損於在陝時 損:損害
5.下列句子中,全都說表明陳鎰關心民生疾苦的一組是(3分)
①道出大名見之,疏陳其狀
②言陝西用兵,民困供億,乞悉停免
③以勞績下敕獎勵
④乞蠲租十之四,其餘米布兼收
⑤以災沴頻仍,條上撫安軍民二十四事
⑥力言有司怠忽,恐遺禍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鎰惜物善用,由於糧倉儲備豐足,陳鎰擔心糧食陳腐丟棄了可惜,請求每年**青黃不接的時節,將其供給官軍作為額外的月餉。
B.陳鎰注意邊防儲備,在皇上聽從輔臣建議實施救災政策時,陳鎰請求在各邊塞也全部實施此政策,於是塞上都有了糧食儲蓄;他在陝西任職多年,當地糧倉儲備豐足。
C.陳鎰有深謀遠慮,在鎮守陝西期間,他曾上報朝廷要防備逐漸強盛的瓦剌也先;因擔憂襄漢一帶流亡百姓聚集作亂,他曾請求當地官吏安撫救助,但當事者對此毫不在意。
D.陳鎰深受陝西軍民愛戴,陳鎰共三次鎮守陝西,前後十多年,陝地百姓愛戴 他如同父母,他每次回朝,百姓阻塞道路簇擁馬車哭泣;下次到來,歡迎的百姓數百里相連不斷。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明年五月,以勞績下敕獎勵,命巡邊。所至條奏軍民便宜,多所廢置。 (5分)
(2)陝西飢,軍民萬餘人“願得陳公活我”。監司以聞,帝復命之。 (5分)
【答案】
4.D
5.C
6.C
7.(1)第二年五月,(皇上)因陳鎰的功勞政績而下令獎勵,並命他巡視邊境。(陳鎰)所到之處逐條上奏便利軍民的事情,(朝廷)多有廢棄或設定。
(2)陝西遭受饑荒,軍民一萬多人請求“希望得到陳公而讓我們活下來”。負責監察的官吏把這個情況上報給皇上,皇上又任命他(赴陝西任職)。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 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D項,損,減少、降低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5.
試題分析:對於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篩選,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內容事實的基礎上對 相關內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近年來,由於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內容取材主要是人物傳記文學,因此,在對文中涵蓋信息的把握時就要充分理解材料,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經歷、成就等),事件(前因、後果、始末、經過、影響等)。尤其是對於傳記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從文中準確把握與之相關的信息,特別是能夠體現人物某種性格的信息。③是說陳鎰因功勞政績而受獎,⑥非陳鎰所為。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6.
試題分析:準確解答分析、概括題,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審讀題乾,明確要求。(2)題文對照,確定正誤。(3)明確陷阱,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可歸納為“詞語誤解” 、“曲解句意”、“事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張冠李戴”六大類型。其他還涉及到“誤用因果”“強加關係”“以偏蓋全”“誇大其辭”等等。正確理解“請命河南、湖廣、陝西三司官親至其地撫恤之。得旨允行,而當事者不以為意”,注意“得旨允行”,應理解為“請求朝廷詔令當地官吏安撫救助”。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明年”(第二年)、“所至”(所到之處,到的地方)、“便宜”(便利)各1分,大意2分。(2)“活”(讓……活、使……活)、“以(之)聞”(使上級知曉這事,以此上報)、“命”(任命)各1分,大意2分)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參考譯文】
陳鎰(yì),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十年中進士。授官御史。遷任湖廣副使,歷任山東、浙江等地,都有聲望。
英宗即位那年的三月,升任右副都御史,鎮守陝西。北方飢餓的百姓大多流亡遷徙到有糧食的地方。陳鎰取道出大名看到這種情況,上疏陳述其情狀,詔令免除了災民的賦稅勞役。正統元年,陳鎰進言陝西有戰事,百姓被繁多的供給所困,請求全部停免。詔令同意。第二年五月,(皇上)因陳鎰的功勞政績而下令獎勵,並命他巡視邊境。所到之處逐條上奏便利軍民的事情,多有廢棄或設定。所轄的六府遭受饑荒,陳鎰請求朝廷開倉放糧賑濟。皇上聽從了輔臣的請求,實施救災政策。陳鎰請求在各邊塞也全部實施救災政策,於是塞上都有了儲備。
正統六年春,因陳鎰長時間在外操勞,詔命與王翱一年更換一次。正統七年,王翱調任遼東,陳鎰又出任地方長官。一年滿了應當代換時,因陝地百姓請求讓他留下,詔令仍任原職。當時糧倉儲備豐足,有駐軍的足夠十年之用,沒有駐軍的足夠百年之用。陳鎰擔心糧食陳腐丟棄了可惜,請求每年春夏時節,將其供給官軍作為月餉,不再折算成錢鈔。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
正統九年春,升為右都御史,鎮守如同以往。秦中發生饑荒,陳鎰請求朝廷免去(蠲juān)災民賦稅的十分之四,其餘部分米布都收。當時瓦剌也先逐漸強盛,派人授予罕東各衛的都督喃哥等為平章,又設定甘肅行省的名號。陳鎰上報朝廷,請求嚴加防備。後來,詔命陳鎰與靖遠伯王驥巡視甘肅、寧夏、延綏的邊防事務,聽任他們根據情況自行處理事務。因災害頻繁,逐條上奏安撫軍民的二十四件事,大多經商議後執行
陳鎰曾害怕襄、漢一帶流亡的百姓聚集起來作亂,請求詔令河南、湖廣、陝西的三司官親自到該地安撫救助他們。得聖旨允許執行,但當事人對此不在意。王文也相繼極力指出主管官吏怠慢疏忽,恐怕會留下禍患。到成化年間,於是有項忠逐流民之舉,人們更加思念陳鎰的話。
景泰二年,陝西遭受饑荒,軍民一萬多人請求“希望得到陳公而讓我們活下來”。負責監察的官吏以此上報,皇上又任命他(赴陝西任職)。陳鎰到此時共三次鎮守陝西,前後十多年,陝地百姓愛戴他如同父母。陳鎰每次回朝廷,百姓必然阻塞道路簇擁馬車而哭泣。下一次到來,則歡迎的百姓數百里相連不斷。他深得軍民的歡心,前後巡撫陝西的人沒有誰趕得上。
景泰三年春,陳鎰被召回與王文共同掌管都察院。王文威嚴,眾御史怕他如怕神。陳鎰性格寬大仁恕,缺少剛正不阿的一面,聲譽威望比不上在陝之時。第二年秋天,陳鎰因病退休。去世,諡號僖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陳鎰,字有戒,吳縣人”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
“陳鎰,字有戒,吳縣人”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