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王勃傳》原文及翻譯
唐才子傳
原文: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勛、勵,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沛王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甚愛重之。諸王鬥雞,互有勝負,勃戲為《檄英王雞文》。高宗覽之,怒曰:“據此,是交構之漸!”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補虢州參軍。
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口。事發,當誅,會赦除名。時勃父福畤為雍州司戶參軍,坐勃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儉有知人之鑑。李敬玄尤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勃等四人,必當顯貴。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至令長,余得令終為幸。”果如其言。
父福畤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欣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話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四傑”。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議者謂然。
(選自《唐才子傳》、《新唐書·文藝上》)
譯文/翻譯:
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人。他六歲就懂得寫文章,構思毫無凝滯,文章感情豪邁奔放,與兄王勔、王勮才華相當。他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常稱讚他們說:“這是王家的三棵珠樹啊。”沛王李賢聽說了他的名聲,召他為沛王府修撰,十分愛護、看重他。當時各位王侯鬥雞,相互之間有勝有負,王勃開玩笑地寫了《檄英王雞文》。高宗看了文章後,發怒說:“根據這文章,這是相互構陷的兆頭。”當天就斥責了王勃,不讓他進入王府。過了很久,補職為虢州參軍。
王勃自恃有才華而對別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來,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殺了曹達來堵塞訊息的來源。後來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當時王勃父親王福畤是雍州司戶參軍,因為王勃而被降職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渡南海,他落水而亡,當時二十八歲。
當初,吏部侍郎裴行儉有鑑識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王勃四人,(認為他們)一定會顯赫富貴。裴行儉說:“士人想走得長遠,應以器量見識為先而以文才為後。王勃等雖有文才,卻浮躁淺露,哪裡有享受官爵俸祿之器量呢!楊炯性格沉著文靜,職位應該會達到長官之首,其他的能善終就是幸運的了。”後來果然像他說的那樣。
父親王福畤因王勃的緣故而被降職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過南昌,當時都督閻公剛重修完滕王閣,九月九日大會賓客,預先讓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賓客前誇耀。於是他拿出紙筆邀請所有的賓客,沒有人敢擔當此任務。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辭。閻都督很惱怒,起身藉口更衣離開,只是派遣小吏窺察王勃的文章就來報告。小吏(看後)一再報告,文章語言越來越奇特,閻公於是驚惶地說:“天才啊!”請求他完成全文,賓客極盡歡興才停止。王勃寫文章,最初並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數升,就酣暢飲酒,拉起被子蒙臉躺下,到了酒醒時,拿起筆就能成篇,不更改一個字,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稿”。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憑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稱“四傑”。楊炯曾說:“我對排在盧前感到慚愧,而對排在王后面感到羞恥。”當時的評議者也認為是這樣。
《新唐書·王勃傳》《新唐書·王勃傳》(二)《新唐書·王勃傳》(三)《唐才子傳·王勃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