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徐世隆傳》原文及翻譯

元史

原文:

徐世隆,字威卿,陳州西華人。弱冠,登金正大四年進士第,闢為縣令。遵父屬,遂辭官,益篤於學。 
歲壬辰,父歿。癸巳,嚴實招致東平幕府,俾掌書記。世隆勸實收養寒素,一時名士多歸之。壬子,世祖時方圖征雲南,以問世隆,對曰:“孟子有言:‘不嗜sha6*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sha6*人,天下可定,況蕞爾之西南夷乎!”世祖曰:“誠如卿言,吾事濟矣。” 
中統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撫使,時中書省檄諸路養禁衛之羸馬,數以萬計,芻秣與其什器,前期戒備。世隆曰:“國馬牧於北方,往年無飼於南者。上新臨天下,京畿根本地,煩擾之事,必不為之。馬將不來。”遂弗為備,馬果不至。清滄鹽課,前政虧不及額,世隆綜核之,得增羨若干,賜銀三十鋌。二年,移治順天,歲飢,世隆發廩貸之,全活甚眾。三年,宣撫司罷,世隆還東平,後除世隆太常卿,兼提舉本路學校事。 
至元元年,遷翰林侍講學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諮訪而後行,詔命典冊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國,當行中國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廟。”因以圖上,乞敕有司以時興建。從之,逾年而廟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饗禮成。帝悅,賞賜優渥。俄兼戶部侍郎,承詔議立三省,遂定內外官制上之。七年,遷吏部尚書,世隆以銓選無可守之法,為撰《選曹八議》。 
九年,為東昌路總管,專務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頌之。十四年,起為山東提刑按察使。時有妖言獄,所司逮捕凡數百人,世隆剖析詿誤者十ba6*九,悉縱遣之。十五年,移淮東,會征日本,世隆上疏諫止,語頗剴切,當路者不即以聞。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寢。 
十七年,召為翰林學士,又召為集賢學士,皆以疾辭。二十二年卒,時年八十。(選自《元史·列傳第四十七》,有刪改) 

譯文/翻譯:

徐世隆,字威卿,陳州西華人。二十歲中金正大四年(1227)進士,朝廷任命他做縣令。後來遵循父親的囑託,世隆便辭官而更加努力學習。 
壬辰年,父親去世。第二年,嚴實招他到東平幕府,讓他做掌書記。世隆勸嚴實收養貧困書生,因而一時間許多名士都投奔而來。壬子年,世祖當時正打算征討雲南,向世隆詢問相關的事。世隆說:“孟子說過‘不是好sha6*人的君王能統一天下。’統治人民的人,不嗜好sha6*人能統一天下,何況小小西南蠻夷呢!” 世祖說:“果真像您所說,我的事情就成功了。” 
中統元年(1260),徐世隆被提升為燕京等路宣撫使。這時中書省發公文令各路飼養禁衛軍瘦弱的馬,多達數萬匹,草料和其它器物應當先期準備好。世隆說:“軍馬以前都是在北方放牧,沒有在南方飼養的。皇上剛剛即位,京城附近作為國家的根本之地,這種煩擾百姓的事,皇上肯定不會做。馬將不會送到這裡來的。”於是沒有準備,馬果然沒被送來。清滄地區的鹽稅,前任宣撫使總是虧空達不到定額,世隆綜合查驗,得以增加了若干盈餘,朝廷賜他白銀三十鋌。二年,調職順天府,年成不好,鬧饑荒,世隆打開糧倉賑濟百姓(或借糧給百姓),保全救活了很多人。三年,宣撫司被廢除,世隆回到東平。其後世祖任命他為太常卿兼提舉東平路學校事。 
至元元年(1264),調任世隆為翰林侍講學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都先徵求他的意見後再施行,皇帝詔令和宮中典冊大多出自世隆之手。世隆上奏:“陛下您在中原做皇帝,就應當按照中原的禮儀辦事。最高的禮儀,首先是祭祀,而祭祀一定要有祖廟。”趁機把圖紙呈上,請求下令有關機構在適當的時候興建。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過了一年祖廟就建成了。於是迎接祖宗的牌位,安放在祖廟的正室奉祀,祭祀的大饗禮就完成了。皇上高興,對他的賞賜很豐厚。不久世隆又兼任戶部侍郎,受皇帝之命商量設立三省,於是他確定朝廷內外的官制並呈獻給皇上。至元七年,升為吏部尚書,因為選任官吏沒有可依據的章程,所以他為此撰寫了《選曹八議》。 
至元九年(1272),任東昌路總管,注重以德行做屬下的表率,對部下不用鞭打等刑罰,官吏們不忍心欺騙他,百姓也受到感化,心悅誠服,僅僅一年政績卓著,當地的百姓都稱頌他。至元十四年,他被任命為山東提刑按察使。當時有一樁傳播妖言的案件,主管官員共逮捕了數百人,世隆加以甄別,誤捕者十之ba6*九,便把他們都放了回去。十五年轉任淮東提刑按察使,恰逢世祖準備征討日本,世隆上疏勸諫阻止,說的話很切中事理,當權者沒有及時把它報告給皇帝。不久皇帝心裡明白了,這件事也就被擱置下來了。 
十七年世隆被召為翰林學士,又被召為集賢學士,他都稱病不就任。至元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 
《元史·徐世隆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元史·徐世隆傳》原文及翻譯0
《元史·徐世隆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