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陳天祥傳》原文及翻譯

元史

原文:

陳天祥,字吉甫,少隸軍籍,善騎射。中統三年,李璮叛據濟南,結宋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為千戶,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罷歸,居偃師南山,有田百餘畝,躬耕讀書,從之游者甚眾。其居近緱氏山,因號曰緱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學,佑未之奇也,別去數歲,獻所為詩於佑,佑疑假手它人,及與語,出入經史,談辨該博,乃大稱異。至元十一年,除從仕郎。十三年,興國軍以籍兵器致亂,行省命天祥權知本軍事。居歲余,詔以本軍為路,有代天祥為總管者,務變更舊政,治隱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興國復變,鄰郡壽昌府及大江南北諸城邑,多乘勢殺守將以應之。時方改行省為宣慰司,萬戶鄭鼎臣為宣慰使。鼎臣帥兵討之,至樊口,兵敗死。黃州遂聲言攻陽羅堡,鄂州大震。時忽都帖木兒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於居貞曰:“陽羅堡依山為壘,素有嚴備,彼若來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輕進易退,官軍憑高據險,而區區烏合之眾與之相敵不二三日死傷必多遁逃者十ba6*九我出精兵以擊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脫。”居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兒意猶未決。聞至陽羅堡,居貞力趣之,乃引兵宿於青山,明日,大敗其眾,皆如天祥所料。行省聞變,盡執鄂州城中南人將殺之,以防內應,天祥力止之,至是被執者皆縱去。復遣天祥權知壽昌府事,授兵二百餘人。為亂者聞官軍至,皆棄城依險而自保。天祥以眾寡不敵,非可以力服,乃遣諭其徒使各歸田裡,惟生擒其長毛遇順、周監斬於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遷河北河南廉訪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卻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復遣使召之,辭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於家,年八十。追封趙國公,諡文忠。 

譯文/翻譯:

陳天祥,字吉甫,年少時就列入軍籍,善 騎射,中統三年,李璮在濟南反叛,聯絡宋軍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按規定授天祥為千戶,令他屯兵三汊口以防衛宋兵。李璮之亂平定後,他罷職歸家,住在偃師南山中,有田百餘畝,邊耕種邊讀書,來向他求教的人很多。所住地方靠近緱氏山,因號“緱山先生”。起初天祥並不好學,其兄陳祐也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分別幾年,天祥把所寫的詩送給陳祐,陳祐懷疑是別人代寫的,同他交談,知他在研究經史,學識淵博,才大為稱讚。至元十一年,始任從仕郎。至元十三年,興國軍因為登記兵器導致騷亂,行省命令陳天祥權知本軍事。一年後,朝廷把興國軍改為興國路,接替天祥為興國路總管的人,完全改變天祥的政策,嚴厲制裁隱藏兵器的人。所以天祥離開後不久,興國又發生民變,臨近的壽昌府及大江南北的各縣城,叛民乘勢殺守將以回響。當時剛改行省為宣慰司,萬戶鄭鼎臣為宣慰使。鼎臣率兵鎮壓,在樊口兵敗身亡。黃州叛民揚言要攻打陽羅堡,鄂州官府大為震驚。忽都帖木兒膽怯不敢出兵,天祥對居貞說:“陽羅堡依山建壘,素來防備嚴密,彼若來攻,對我們有利。且南人浮躁,輕率進兵容易退卻,我官軍居高恃險,這些烏合之眾來攻,不到兩三天就多傷亡,逃者會十之ba6*九。到那時我們再出精兵襲擊,只有跑得快的才得免死。”居貞深以為然,而忽都帖木兒還猶疑不決。聞叛民到了陽羅堡,居貞忙引兵前去迎戰,屯兵於青山,第二天大敗叛軍,這一切完全符合天祥的預料。行省聽說民變,將鄂州城中的南人一律逮捕起來,準備da6*6*殺,居貞想拯救鄂州南人而又做不到。天祥勸阻行省官員,將被捕的平民全部釋放。派天祥去暫管壽昌府的政事,給他二百兵卒。壽昌叛民聽說官軍來了,都離開壽 昌城去恃險自保。天祥因寡不敵眾,不可以**,便派人去勸說他們各自回家,只活捉了他們的頭目毛遇順、周監,在鄂州市斬首示眾。大德三年六月 ,陳天祥調任河北河南廉訪使,但因病未就任。受到冤枉的人往往到他家中來伸冤,天祥因自己不在任而推辭了。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又遣使召他回朝,他以年老多病為由辭謝。延祐三年,卒於家,終年八十七歲。追封趙國公,謚“文忠”。 
《元史·陳天祥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元史·陳天祥傳》原文及翻譯0
《元史·陳天祥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