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傅永傳》原文及翻譯
北史
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乾,拳勇過人,能手執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餘,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筆。
王肅之為豫州,以永為平南長史。蕭鸞遣魯康祚、趙公政侵豫州之太倉口,肅令永勒甲士三千擊之。時康祚軍於淮南,永舍淮北十有餘里。永量吳、楚兵好以斫營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於營外。又賊若夜來,必於渡淮之所以火記其淺處。永既設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當深處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親率軍來斫營。東西二伏夾擊之,康祚等奔趨淮水。火既競起,不能記其本濟,遂望永所置火爭渡焉。水深溺死、斬首者數千級,生禽公政。康祚人馬墜淮,曉而獲其屍,斬首並公政送京師。
裴叔業又圍渦陽,時高祖在豫州,遣永為統軍,與高聰、劉藻、成道益、任莫問等救之。永曰:“深溝固壘,然後圖之。”聰等不從,一戰而敗。聰等棄甲,徑奔懸瓠,永獨收散卒徐還。賊追至,又設伏擊之,挫其鋒銳。聰、藻徙為邊民,永免官爵而已。
中山王英之徵義陽,永為寧朔將軍、統軍,當長圍遏其南門。蕭衍將馬仙琕連營稍進,規解城圍。永乃分兵付長史賈思祖,令守營壘,自將馬步千人,南逆仙琕。賊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復入,遂大破之。仙琕燒營卷甲而遁。英曰:“公傷矣,且還營。”永曰:“昔漢祖捫足,不欲人知。下官雖微,國家一帥,奈何使虜有傷將之名!”遂與諸軍追之,極夜而返。時年七十餘矣,三軍莫不壯之。
後除恆農太守,非心所樂。時英東征鍾離,表請永,求以為將,朝廷不聽。永每言曰:“馬援、充國,竟何人哉?吾獨白首見拘此郡!”然於治民非其所長,故在任無多聲稱。後遷左將軍、南袞州刺史。猶能馳射,盤馬奮槊,年逾八十,常諱言老,每自稱六十九。(節選自《北史•傅永傳》,有刪節)
譯文/翻譯: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時跟隨叔父傅洪仲投奔北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氣魄和才幹,勇力過人,能夠用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馳騁。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不會回信,就請教洪仲,洪仲嚴厲地責備地,不幫他回信。傅永於是發奮讀書,廣泛閱讀經書和史書,兼有文韜武略。
王肅做豫州使的時候,朝廷任命傅永做王肅的平南長史。齊將領魯康祖.趙公政侵犯豫州的太倉口,王肅命令傅永抗擊他們。傅永考慮齊的軍隊喜歡以劫營為能事,而且賊人如果夜襲,必然要在渡過淮水的地方用火來標記它的淺水處。傅永設下埋伏之後,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壺盛著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囑咐他們說:“如果有火起,就把這火油點著。”這天夜裡,魯康祖.趙公政等果然親自率領部隊來劫營。東西兩邊的伏兵一起夾擊,魯康祖等人向淮水逃奔。火起後,便無法標記他們原來渡河的地方,於是他們便向傅永所放置火油的地方爭渡。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斬首的有幾千人,活捉了趙公政。魯康祖連人帶馬掉進淮河裡,早晨找到了他的屍體,斬下腦袋後連同趙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師。
裴叔業又圍困渦陽,當時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為統軍,與高聰.劉藻等一起解圍。傅永說:“挖很深的溝壑,築堅固的壁壘,然後圖謀解救渦陽之圍。”高聰等人不聽從他的意見,結果一交鋒就失敗了。高聰等丟盔棄甲逃到懸浮瓦壺的地方,傅永獨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賊兵追來,他又設下埋伏還擊,打擊了敵軍的銳氣。後來劉藻充軍邊遠地區,傅永僅僅是被免官而已。還沒過十天,傅永被詔為汝陰鎮將。
中山王元英征討義陽,傅永是寧朔將軍.統軍,他擔當包圍任務來阻遏義陽的南門。齊將馬仙琕紮營相連,逐漸挺進,謀劃著名解救圍困。傅永於是分出一部分軍隊給長史賈思祖,命令他堅守兵營堡壘,自己率領騎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擊馬仙琕。賊人從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衝進敵陣,於是大敗敵軍,馬仙琕燒毀營寨捲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說:“您受傷了!還是回營寨吧。”傅永說:“以前漢高祖摸著腳趾頭,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傷了。我雖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國家的一個統領,怎能給賊寇留下個射傷我朝大將的名聲呢!”於是和眾將士一起追趕敵人,深夜才回。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三軍將士沒有不認為這件事情是豪壯的。
後來他擔任恆農太守,但這不是他心裡所喜歡的職務。當時,中山王元英向東征伐鍾離,上奏請求讓傅永擔任將軍,朝廷沒有接受。傅永常常說:“東漢的馬援、西漢的充國,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唯獨我這老將被拘束在這裡!”但他在管理人方面不太擅長,所以在任時沒有特別好的名聲。後來擔任左將軍、南袞州刺史。還能馳騁射箭,騎馬挺矛,年紀已經過了八十,經常避諱說老,總說自己是六十九歲。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