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銘》原文及翻譯

歐陽修

原文:

公諱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舉進士。天聖中,晏丞相薦公文學,以大理寺丞為秘閣校理。以言事忤章獻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陳州。久之,上記其忠,召拜右司諫。當太后臨朝聽政時,以至日大會前殿,上將率百官為壽。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無北面,且開後世弱人主以強母后之漸,其事遂已。又上書請還政天子,不報。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時事,欲深治之。公獨以謂太后受託先帝,保佑聖躬,未見過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是歲,大旱蝗,奉使安撫東南。歲余,即拜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還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幸多忌惡之居數月以公知開封府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事日益簡而趙元昊反河西,乃以公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是時新失大將,延州危。公請自守廊延捍賊,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遺書以求和,公以謂無事請和,難信,且書有僭號,不可以聞,乃自為書,告以逆順成敗之說,甚辯。公於延州築青澗城,墾營田,復承平、永平廢寨,熟羌歸業者數萬戶。自邊制久隳,至兵與將常不相識。公始分延州兵為六將,訓練齊整,諸路皆用以為法。公之所在,賊不敢犯。公居三歲,士勇邊實,恩信大洽,乃決策謀取橫山,復靈武,而元昊數遣使稱臣請和,上亦召公歸矣。慶曆三年春,召為樞密副使。既至數月,以為參知政事。公嘆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後,而革弊於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賜手詔,趣使條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賴上察其忠,不聽。會邊奏有警,公即請行,乃以公為河東、陝西宣撫使。其知政事,才一歲而罷,有司悉奏罷公前所施行而復其故。是時,夏人已稱臣,公因以疾請鄧州。守鄧三歲,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節選自歐陽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銘》) 

譯文/翻譯:

范公名諱仲淹,字希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中進士。宋仁宗天聖年間,丞相晏殊以其精通文獻典籍舉薦他,皇帝就讓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擔任秘閣校理的職務。因為上書言事違背章獻太后意旨,被貶為河中府通判、陳州通判。過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誠,就徵召他,授予他右司諫一職。當時章獻太后臨朝聽政,冬至這天在前殿大會眾臣,皇帝將要率領百官為太后祝壽祈福。有關官員已經做好了準備,先生呈上奏章,稱天子沒有面向北方的道理,何況這樣做還要形成後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風氣,這事情才止息沒有進行下去。先生又上奏章請求太后把理政大權還給天子,沒有得到答覆。後來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迎合皇上的心意,想把太后當朝時的很多政事都拿來追究,想要深責處罰她,唯獨先生認為太后受先皇的委託,保護幫助天子,沒有發現什麼過失,應該忽略她為政的小過失,來保全她的大德。這一年,天下發生嚴重旱災和蝗災,先生受命到東南安撫,一年多後就被授予禮部員外郎兼天章閣待制,從東南被徵召回京,指出時政失誤之處,可是不少大臣權幸很嫉忌仇恨先生,過了幾個月後,朝廷讓先生擔任開封府知府,開封府向來以難於治理聞名,可是先生的治理得到讚譽,政事一天天減少。這時,趙元昊在黃河以西zao6*反,於是朝廷任命先生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這時,朝廷剛剛失去大將,延州情況危急。范公請求親自守衛廊延抵擋反賊,於是就擔任延州知州。元昊派人送信來求和,范公認為他沒有什麼原因而求和,很難讓人相信,並且書信里有超越本分的封號,不能上報朝廷,於是親自寫信給元昊,把叛逆與歸順朝廷將會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訴他,內容非常有說服力。范公在延州築起青澗城,開墾營田,恢復承平、永平廢棄的軍寨,歸來從事農業的熟羌有幾萬戶。自從邊防制度長久毀壞,到了士兵和將領時常不熟識的地步。范公開始將延州軍隊劃分給六位將軍,訓練齊整,宋朝其他各路都把這作為樣板。范公所在地方,敵人不敢進犯。范公在延州三年,將士勇敢,邊防充實,朝廷的恩德信義十分浸潤(深入)人心,於是就決定奪取橫山,收復靈武,這時元昊也多次派遣使者稱臣求和,皇上也在此時召范公回到朝廷。慶曆三年春天,皇帝召見先生讓他擔任樞密副使。到任幾個月後,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宰相)。先生感嘆說:“皇上信任我已經到了極點!但是事情有先後,在長久的安定環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久,皇上再次給他手寫的詔令,催促他分條陳述天下大事。言官於是就拿誇大其詞的事情來中傷他,幸虧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沒有聽信這些話。適逢邊境再有警情奏報,范公就請求外任,於是朝廷就命范公擔任河東、陝西宣撫使。他擔任參知政事,才一年就罷官了,有關官員就全部奏請朝廷罷除范公此前實施的政策,恢復到從前。這時,夏人已經稱臣,范公於是(趁機)因為生病的緣故請求前往鄧州任職。駐守鄧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於是一病不起(而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歐陽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歐陽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銘》原文及翻譯0
歐陽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