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李安世傳》原文及翻譯

魏書

原文:

李安世,幼而聰悟。興安二年,高宗引見侍郎、博士之子,簡其秀俊者欲為中書學生。安世年十一,高宗見其尚小,引問之。安世陳說祖父,甚有次第,即以為學生。高宗每幸國學,恆獨被引問。詔曰:“汝但守此,至大不慮不富貴。”居父憂以孝聞。天安初,拜中散,以溫敏敬慎,高宗親愛之。累遷主客令。蕭賾使劉纘朝貢。安世美容貌,善舉止,纘自相謂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 纘等呼安世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禮,五帝各異樂。安足以亡秦之官,稱於上國?”曰:“世異之號,凡有幾也?”安世曰:“周謂掌客,秦改典客,漢名鴻臚,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響文武,而殷勤亡秦。”國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內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貨之,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問價,曰:“北方玉大賤,當是山川所出?”安世曰聖朝不貴金玉所以賤同瓦礫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愛寶故無川無金無山無玉初將大市得安世言慚而罷。時民飢流散,豪右多有占奪安世乃上疏曰:“愚謂今雖桑井難復,宜更均量,審其徑術;今分藝有準,力業相稱,細民獲資生之利,豪右靡餘地之盈。則無私之澤,乃播均於兆,如阜如山,可有積於比戶矣。又所爭之田,宜限年斷,事久難明,悉屬今主。然後虛妄之民,絕望於視,守分之士,永免於凌奪矣。”高祖深納之,後均田之制起於此矣。出為相州刺史、假節、趙郡公。敦勸農桑,禁斷淫祀。初,廣平人李波,宗族強盛,殘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親往討之,波率其宗族拒戰,大破檦軍。遂為逋逃之藪,公私成患。安世設方略波及諸子三十餘人,斬於鄴市,境內肅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於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瑒。崔氏以妒悍見出,又尚滄水公主。
(選自《魏書·李安世傳》

譯文/翻譯:

李安世,幼時聰敏有悟性。興安二年,高宗召見侍郎、博士的子弟,想選拔其中才學優秀者為中書學生。安世這時十一歲,高宗見他尚小,親自召問。安世陳述家族情況,很有條理,即被取為學生。高宗每次巡幸國子學,常單獨召見。詔示說:“你只要保持這種態度,不愁不富貴。”為父守喪以孝敬著名。天安初年,被任命為中散大夫,因溫和敏捷恭敬謹慎,顯祖信任喜愛他。漸升至主客令。蕭賾派劉纘朝貢,安世容貌端美,舉止優雅,劉纘等人相互之間談論說:“沒有君子,難道能立國嗎?”劉纘等稱呼安世為典客,安世說:“三代不同禮,五帝不同樂,怎么能用亡秦的職官,稱呼中原帝國。”劉纘問:“世代變化而名號不同,共有幾次?”安世說:“周稱掌客,秦改為典客,漢名鴻臚,現在叫主客。君等不想仿效周文王、周武王,卻關注亡秦。”國家遇有江南使者來,拿出很多收藏在宮內的寶物,讓京城愛好儀容服飾的富戶買走,讓使者任意買賣。使者到金玉店鋪詢問價格,劉纘說:“北方金玉非常便宜,應當是山上和河中出產的?”安世說:“聖朝不重視金玉,所以價低如瓦礫。又因皇上仁德通於神明,山不吝惜珍寶,因此沒有河流不出金,沒有山嶺不產玉。”劉纘開始想大買金玉,聽到安世的話,羞慚作罷。當時民眾貧困饑荒流離失所,豪強巨族大量占有土地,安世於是上疏說:“我認為現今儘管井田制度難以恢復,但應重新調節測量,採用周密的方法,使分田耕種有標準,能力與產業相稱,小民能夠獲得賴以生存的土地,豪強沒有多餘土地取盈利。那么,皇上無私的恩澤,就能平均播灑給廣大百姓;如山一樣的糧食,可以堆積在家家戶戶。另外被爭搶的田,應限定年限,事久難明產權的,一律歸屬現在的主人。然後虛偽詐妄的奸民,才會斷絕覬覦的念頭,安分守己的人,可永遠免受欺凌侵奪。”高祖很贊同此議,後代的均田制由此產生。出朝任相州刺史、假節、趙郡公。鼓勵引導農業生產,禁止不合禮法的祭祀。當初,廣平人李波,家族勢力強大,殘害侵奪百姓。前刺史薛道檦親自去討伐,李波率他的宗族迎擊,大敗薛道檦軍隊。於是李波處成為罪犯逃奔的地方,於公於私都成為禍患。李安世設計謀誘捕李波及其子侄三十多人,在鄴城街市斬首,境內安定。因病免職。太和十七年去世於家中。李安世娶博陵崔氏,生了一個兒子李瑒。崔氏因嫉妒兇悍被休,又娶了滄水公主。
《魏書·李安世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魏書·李安世傳》原文及翻譯0
《魏書·李安世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