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樊深傳》原文及翻譯
周書
原文:
樊深,字文深,河東猗氏人也。早喪母,事繼母甚謹。弱冠好學,負書從師於三河,講習《五經》,晝夜不倦。魏永安中,隨軍征討,以功除蕩寇將軍,累遷伏波、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嘗讀書見吾丘子①,遂歸侍養。
魏孝武西遷,樊、王二姓舉義,為東魏所誅。深父保周、叔父歡周並被害。深因避難,墜崖傷足,絕食再宿。於後遇得一簞餅,欲食之;然念繼母年老患痹,或免虜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尋母,偶得相見,因以饋母。還復遁去,改易姓名,遊學於汾、晉之間,習天文及算曆之術。後為人所告,囚送河東。屬魏將韓軌長史張曜重其儒學,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隱。
太祖平河東,贈保周南郢州刺史,歡周儀同三司。深歸葬其父,負土成墳。大統十五年,行下部縣事。
太祖置學東館,教諸將子弟,以深為博士。深經學通贍,每解書,嘗多引漢、魏以來諸家義而說之。故後生聽其言者,不能曉悟。皆背而譏之曰:“樊生講書多門戶,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學老而不怠朝暮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後除國子博士賜姓萬紐于氏。六官建,拜大學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詔許之。朝廷有疑義,常召問焉。後以疾卒。
深既專經,又讀諸史及《蒼雅》、篆籀、陰陽、卜筮之書。學雖博贍,訥於辭辯,故不為當時所稱。撰《孝經(問疑)》、《喪服問疑》各一卷,撰《七經異同說》三卷、《義綱略論》並《目錄》三十一卷,並行於世。 (節選自《周書·樊深傳》)
【注】①即丘吾子。春秋時孝子。②長史:古代職官名,將軍的屬官。
譯文/翻譯:
樊深字文深,是河東猗氏人。早年喪母,侍候繼母十分孝順謹慎。弱冠之年喜好學習,背負書籍從師於三河,講議研習《五經》,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間,隨軍征討,以功勞任蕩寇將軍,數次升遷為伏波、征虜將軍,中散大夫。曾經在讀書時讀吾丘子,因而歸家侍候奉養父母。
魏孝武帝西遷,樊、王二姓起義,被東魏誅殺。樊深父保周、叔父歡周都被殺害。樊深因為避難,墜落山崖跌傷腳,兩天沒吃飯。之後得到一簞餅,本想食之;但想到繼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沒有遇難,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尋找繼母,恰巧得以相見,有機會把食物給繼母。回家後又悄悄離開家鄉,改易姓名,在汾、晉地區遊學,學習天文及數學曆法之術。後來被人所告,囚送至河東。恰逢魏將韓軌的長史張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學,邀請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脫隱藏起來。
太祖平定河東,追贈其父保周為南郢州刺史(諡號),叔父歡周為儀同三司(諡號)。樊深歸家安葬其父,親身背著泥土建成墳墓。大統十五年,代理下邽縣事。
太祖在東館設學校講學,教授諸將子弟,任樊深為博士。樊深精通經學,講解經書時,經常引用漢、魏以來各家學說來解釋。所以聽講的學生,不能理解。背後都譏諷他:“樊生講書所引門戶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學識淵博。其性情喜好學習,到老也不懈怠。早晚來往,騎在馬上也讀書不停,以至於馬驚而墜地,手腳都摔折了,但最終還是沒有改變這種習性。後來授國子博士,賜姓萬紐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學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請求退休,詔書允許。朝廷有疑問,經常召他來詢問。後來因病去世。
樊深既專於經書,又熟悉諸史及《蒼雅》、篆籀、陰陽、卜筮之書。(樊深)學識雖然廣博,卻不善於言辭辯說,因此不被當時人們所稱道。撰寫有《孝經(問疑)》、《喪服問疑》各一卷。另撰寫《七經異同說》三卷、《義綱略論》並《目錄》三十一卷,都流行於世。
《周書·樊深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