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孫紹傳》原文及翻譯
魏書
原文:
孫紹,字世慶,昌黎人。紹少好學,通涉經史,頗有文才,陰陽術數,多所貫涉。初為校書郎,稍遷給事中,自長兼羽林監,為門下錄事。朝廷大事,好言得失,遂為世知。曾著《釋典論》,雖不具美,時有可存。與常景等共修律令。紹兄世元早卒,世元善彈箏,紹後聞箏聲便涕泗嗚咽,舍之而去,世以此尚之。延昌中,紹表曰:“臣聞律令相須,不可偏用,今律班令止,於事甚滯。若令不班, 是無典法,臣下執事,何依而行?臣修律非無勤止置下之旦臣乃無名是謂農夫盡力他食其秋功名之 所實懷於悒”紹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懇切,不憚犯忤。但天性疏脫,言乍高下,時人輕之,不見採納。出除濟陰太守。還,歷司徒功曹參軍,步兵、長水校尉。正光初,兼中書侍郎,使高麗。還為鎮遠將軍、右軍將軍。久之,為徐兗和糴使。除驍騎將軍,使吐谷渾。還為太府少卿。曾因朝見,靈太后謂曰:“卿年稍老矣。”紹曰:“臣年雖老,臣卿乃少。”太后笑之。紹曾與百僚赴朝,東掖未開,守門候旦。紹於眾中引吏部郎中辛雄於眾外,竊謂之日:“此中諸人,尋當死盡,唯吾與卿猶享富貴。”雄甚駭愕,不測所以。未幾,有河陰之難,紹善推祿命,事驗甚多,知者異之。建義初,除衛尉少卿,將軍如故。轉金紫光祿大夫。永安中,拜太府卿。永熙二年卒,時年六十九。贈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冀州刺史,謚曰宣。
(選自《魏書·列傳六十六》)
譯文/翻譯:
孫紹,字世慶,昌黎人。孫紹年少時好學,通曉涉獵經史,很有文才,氣象、天文、歷算多 有廣泛涉獵。初擔任校書郎,慢慢升為遷給事中,成年後兼羽林監,擔任門下錄事。對於朝廷大事,喜歡談論得失,於是被世人所知。曾著《釋典論》,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也時有可存的價值。與常景等人一起修定法律法令。孫紹兄世元早逝,世元善於彈箏,孫紹後來聽到箏的聲音便流涕嗚咽,停止欣賞它而離開,世人以此崇敬他。延昌(北魏宣武帝)年間:孫紹上表說:“我聽說法律法令必須相配套,不可單方面使用,現在法律頒布法令停止,辦起事來十分滯慢不便。如果法令不頒布,這就是沒有典法,臣下執事,依據什麼來而做?臣篷修定法律,並非不勤勉,而署名之日,我卻不見自己的名字。這就是所謂農夫盡力(耕種)從他入享受收成(他人吃了糧食),(對於)功名之處,(我的)內心實在是愁悶不安。”孫紹性格剛強正直,每次上書論事,經常言辭懇切,不害怕觸犯忤逆皇帝。但他天性粗率,言論高下難分。當時人都很輕視他,意見不被採納。 出任濟陰太守。還朝之後,歷任司徒功曹參軍,步兵、長水校尉。正光初年(520~521),兼任中書. 侍郎,出使高麗。還朝任鎮遠將軍、右軍將軍。很久以後,任徐、兗和糴使。朝廷任命他為驍騎 將軍,出使吐谷渾。還朝後,任太府少卿。曾趁著朝見的機會,靈太后對他說:“你的年紀漸漸老 了。”孫紹說:“我年紀雖大,但我還是少卿的啊!”太后笑了。孫紹曾與百官赴朝,東掖門沒開, 孫紹守門等候天亮。孫紹在眾人中拉出吏歌郎中辛雄,私下裡對他說:“這些人當中的各位,不久都會全部死去,只有我與你仍然享受富貴。”辛雄大為驚愕,不知他這么說的原因。不久,就發生了“河陰之難”。孫紹善於推算祿食命運,靈驗的事情很多,知道的人都感到驚異。建義初年,朝廷除授他為衛尉少卿,將軍稱號仍然像過去一樣。轉任金紫光祿大夫。永安年間(528 ~530),朝廷拜授他為太府卿。因他以前參加討論《正光壬子歷》,賜爵新昌子。太昌初年(532),遷任左衛將軍、右光祿大夫。永熙二年(533)去世, 時年六十九歲。朝廷贈他為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冀州刺史,謚稱宣。
《魏書·孫紹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