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樂黃目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樂黃目,字公禮,撫州宜黃人。淳化三年舉進士,補伊闕尉。鹹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邊事,召對,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館、知浚儀縣。俄上言曰:“伏以從政之原州縣為急親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數任除知州簿尉以兩任入縣令雖功過易見而能否難明。伏見唐開元二年選群官,有宏才通識、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縣令於宣政殿,試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濟及格,擢授醴泉令,餘二百人,且令赴任,十餘人並放令習學。臣欲望自今審官院差知州,銓曹注縣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見於御前,試時務策一道。察言觀行,取其才識明於吏治、達於教化者充選;其有不分曲直、罔辨是非者,或黜之厘務,或退守舊資。如此,則官得其人,事無不治。”上頗嘉其好古。歷度支、鹽鐵判官,遷太常博士、京西轉運使。丁內艱,時真宗將幸洛,以供億務繁,起令蒞職。父尋卒,上復詔權奪。
大中祥符中,使契丹還,改工部員外郎、廣南西路轉運使。就拜起居郎,改陝西轉運使,賜金紫。陳堯咨知永興,好以氣凌黃目,因表求解職,不許。堯咨多縱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詔黃目察之,得實以聞,堯咨坐罷龍圖閣職,徙知鄧州。八年,黃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馬元方奏黃目職事不舉,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黃目罷任。逾月,拜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充會靈觀判官。黃目屬辭淹緩,朝議以為不稱職。時以盛度知京府,辭不拜,即遷黃目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度為會靈觀判官,兩換其任。
仁宗升儲,拜給事中兼左庶子。入內副都知張繼能,嘗以公事請託黃目,至是未申謝,事敗,降左諫議大夫、知荊南府。明年,復為給事中,徙潭州。五年,代還,知審官院。數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而幼子死,聞訃慟絕,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優題速享。
(節選自《宋史》有刪改)

譯文/翻譯:

樂黃目字公禮,是撫州宜黃人。淳化三年考中進士,補缺擔任伊闕尉。鹹平年中,調任掌管壁州。還沒去上任,向皇帝上奏書進言邊防事務。宋真宗召見他回答邊防相關問題,授予他殿中丞的職務。過了些時間,擔任直史館,掌管俊義縣。不久又向皇帝上疏說:“臣認為處理政務之本,地方州縣之事最為緊要;愛民治民的職責,州縣長官處於最前。現在朝廷一品以下的常參官員多次擔任官職就被授予知州的職務,主簿和縣尉這樣的地方官員擔任兩任官職可以調任縣令。這樣他們的功過雖然很明顯的看到,但他們的才能能否和官職相稱很難知道。臣看到唐開元二年時選拔官員,有大的才能和廣博的知識,能使地方達到治理和教化的人,授予刺史、都督的職務。又領新授任的縣令到宣政殿,玄宗皇帝親自測試他們一道治民之策,結果只有鄄城縣令袁濟達到擔任官職規定的標準,於是提拔他擔任醴泉令。其餘二百人暫且讓他們赴職。還有十餘人一併罷免了縣令的職務讓其重新學習治民之策。臣期望從現在開始審官院選拔知州,銓曹選拔縣令,候選人各達到二三十人,全部領到皇帝面前測試一道農事之策。考察他們的言行表現,選取那些有才能有知識明曉地方治理,能使百姓得到教化的人補充選任。那些不分曲直、不辨是非的,或者罷免他們管理政務的職責,或者斥退他們讓其從事原來的事務。像這樣,那么選拔官員就能夠得到真正的人才,州縣之事沒有治理不好的。”皇上很是讚賞他崇尚古代的做法。歷任度支、鹽鐵判官,遷任太常博士、京西轉運使。遭遇母親去世,當時真宗將要到洛陽,因為供給事務繁多,起用樂黃目擔任原職並且讓他立即到職開始工作。父親不久去世,喪服未滿,皇上又詔令他出仕。
大中祥符年間,出使契丹歸來。改任工部員外郎、廣南西路轉運使。不久又擔任起居郎,改任陝西轉運使。被皇帝賞賜紫衣和金魚帶。陳堯咨掌管永興,好憑藉驕橫的氣勢欺壓樂黃目。於是,上表請求解除官職,皇帝不答應。陳堯咨平時多肆意放縱不守法紀。有秘密向皇上上報此事的,皇帝下令讓樂黃目審查,樂黃目查得事實上報朝廷,陳堯咨因此被罷免龍圖閣的職務,調任掌管鄧州。祥符年,樂黃目兼任掌管三司三勾院。天禧初年,馬元方上奏樂黃目不做本職工作,於是將三勾院的職責分開,讓三個人來掌管。樂黃目被罷免該職責。一個月後,授予兵部員外郎、知制誥,擔任會靈觀判官。樂黃目撰寫文案遲緩,朝庭評議認為他不稱職。當時,讓盛度掌管京都地區事務,盛度推辭不接受。就調任樂黃目擔任右諫議大夫,暫代掌管開封府,盛度擔任會靈觀判官,兩個人互換了職務。
仁宗成為太子,樂黃目擔任給事中兼左庶子。入內副都知張繼能,曾經因為案件相托樂黃目,到這還沒有表示感謝,事情敗露,樂黃目被降職為左諫議大夫,掌管荊南府。第二年,重新擔任給事中,後調任潭州。五年,輪換回京掌管審官院。數月之後請求離京做官,掌管亳州。不久他的小兒子死了,他聽到訃聞之後悲哀過度而昏厥。所得的病更加厲害,病逝,享年五十六歲。
《宋史·樂黃目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樂黃目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樂黃目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