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趙煚傳》原文及翻譯

隋書

原文:

趙煚①,字賢通,天水西人也。父仲懿,尚書左丞。煚少孤,養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盜伐其父墓中樹者,煚對之號慟,因執送官。見魏右僕射周惠達,長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達為之隕涕,嘆息者久之。及長,深沉有器局,略涉書史,周太祖引為相府參軍事。尋從破洛陽,及太祖班師,煚請留撫納亡叛,太祖從之。
閔帝受禪,遷陝州刺史。蠻酋向天王聚眾作亂,以兵攻信陵、秭歸。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襲擊破之,二郡獲全。時周人於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陳,屬霖雨數旬,城頹者百餘步。蠻酋鄭南鄉叛,引陳將吳明徹欲掩安蜀。議者皆觀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說誘江外生蠻向武陽,令乘虛掩襲所居,獲南鄉父母妻子。南鄉聞之,其黨各散,陳兵遂退。明年,吳明徹屢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後十六戰,每挫其鋒。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遷荊州總管長史。
煚與宗伯斛斯徵素不協,徵後出為齊州刺史,坐事下獄,自知罪重,遂逾獄而走。帝大怒,購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負罪深重,懼死遁逃,若不北竄匈奴,則南投吳越。徵雖愚陋,久歷清顯,奔彼敵國,無益聖朝。今者炎旱為災,可因茲大赦。”帝從之。徵賴而獲免,煚卒不言。
高祖為丞相,加上開府,復拜天官都司會。俄遷大宗伯。及踐阼,煚進位大將軍,賜爵金城郡公。朝廷以煚曉習故事,征拜尚書右僕射。視事未幾,以忤旨,出為陝州刺史,俄轉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嘗有疾,百姓賓士,爭為祈禱,其得民情如此。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詐,煚為銅斗鐵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上聞而嘉焉,頒告天下,以為常法。嘗有人盜煚田中蒿者為吏所執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風化彼何罪也慰諭而遣之令人載蒿一車以賜盜者。盜者愧恧②,過於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類也。上幸洛陽,煚來朝,上勞之曰:“冀州大藩,民用殷實,卿之為政,深副朕懷。”開皇十九年卒,時年六十八。
(選自《隋書·趙煚傳》,有刪改)
【注】①煚:音jiǒng。②恧(音nǜ),慚愧。 

譯文/翻譯:

趙煚(531—599),字賢通,是天水西人。父親叫仲懿,做過尚書左丞。趙煚少年喪父,贍養母親十分孝順。十四歲那年,有人偷砍他父親墓地中的樹,趙煚對著墓地號叫慟哭,於是抓住偷樹的人把他送交官府。趙煚見到魏右僕射周惠達,長揖不拜,自己述說孤苦,涕泗交流。周惠達為之傷感流淚,嘆息了很長時間。等到趙煚長大,沉著穩重有器量,略微涉獵書史。周太祖引薦他擔任相府參軍事。不久跟隨周太祖攻破洛陽,等到周太祖班師回朝,趙煚請求留下安撫接納投降的人,周太祖同意了他的請求。
閔帝繼位,調任陝州刺史。蠻酋向天王聚眾作亂,發兵攻打信陵、秭歸。趙煚帶領部下五百人,出其不意,襲擊並攻破他的軍隊,二郡得以保全。當時北周人在長江南岸建造安蜀城以防禦陳國侵襲,恰好遇上數十天下大雨,城牆塌陷長達一百多步。蠻酋鄭南鄉謀反作亂,勾結陳將吳明徹想要襲擊安蜀。大家都認為趙煚應該增修城牆,趙煚說:“不這樣,我自有辦法退兵。”於是派人遊說引誘江外生蠻向武陽,讓他乘虛攻打鄭南鄉所居之地,抓獲鄭南鄉的父母妻兒。南鄉聽說了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軍隊,陳兵也就退卻了。第二年,吳明徹多次聚兵作亂,趙煚帶領士兵抵禦,前後十六次戰役,都狠狠挫敗了他的氣勢。因功被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升任荊州總管長史。
趙煚與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睦,斛斯徵後來出任齊州刺史,因為犯罪被關進監獄,自知罪重,於是越獄逃跑。武帝大怒,非常緊急地懸賞捉拿他。趙煚呈上密奏說:“斛斯徵自認為負罪深重,害怕被判死罪而逃走,他如果不是向北逃向匈奴,就是向南投奔吳越。斛斯徵雖然愚陋,但久居朝廷高位,如果他逃向敵國,對您的聖朝沒有好處。現在天下大旱,可借這個理由大赦天下。”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斛斯徵因此被免罪,趙煚最終也沒有對其他人說過這件事。
高祖為丞相時,趙煚被加封上開府,又被任命為天官都司會。不久升遷為大宗伯。等到高祖登基的時候,趙煚升任大將軍,賜爵金城郡公。朝廷因為趙煚熟悉舊事,徵召任命他為尚書右僕射。任職沒多久,因為違逆皇帝旨意,被貶出京擔任陝州刺史,不久轉任冀州刺史,在當地很有威勢和德政。趙煚曾經有一次得病,百姓們奔走相告,爭著為他祈禱,他得民心就像這種情況。冀州收成不好,市井多有欺騙的行為,趙煚命人製作了銅斗鐵尺,把它放在市井上,百姓因此得到方便。皇上聽說之後很讚賞這種做法,頒告天下,把它作為固定的標準。有人曾經偷盜趙煚田裡的艾蒿,被小吏抓住。趙煚說:“這是因為刺史我不能宣傳好的民風教化,他有什麼罪呢?”寬慰曉諭之後,送他回家,還讓人裝上一車艾蒿送給那個偷盜的人。那個偷盜的人非常慚愧,比受了重刑還難受。他用道德來感化百姓,都是這種情況。皇上來到洛陽,趙煚前來朝拜,皇上慰勞他說:“冀州是大藩鎮,物資豐厚充實,你在這裡管理,非常符合我的心意。”趙煚在開皇十九年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隋書·趙煚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隋書·趙煚傳》原文及翻譯0
《隋書·趙煚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