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班梁列傳》原文及翻譯

後漢書

原文:

漢將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風。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為軍司馬。與兄雄俱出敦煌,迎都護及西域甲卒而還。因罷都護。後西域絕無漢吏十餘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請出兵匈奴,報索班之恥,因復取西域。鄧太后召勇詣朝堂會議。勇上議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強盛,兼總百蠻,以逼障塞。於是開通西域,離其黨與,及至永平,莫不內屬。會間者羌亂,西域復絕,北虜遂遣責諸國,備其逋租,高其價值,嚴以期會。前所以時有叛者皆由牧養失宜還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恥於前負欲報雪匈奴而不尋出兵故事未度當時之宜也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及已。況今府藏未充,師無後繼,是示弱於遠夷,暴短於海內,臣愚以為不可許也。舊敦煌郡有營兵三百人,今宜復之,復置護西域副校尉,居於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長史將五百人屯樓蘭,西當焉耆、龜茲徑路,南強鄯善、於窴心膽,北押匈奴,東近敦煌。如此誠便。”於是從勇議。
延光二年夏,復以勇為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樓蘭,以鄯善歸附,特加三綏。而龜茲王白英猶自疑未下,勇開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溫宿,自縛詣勇降。勇因發其兵步騎萬餘人到車師前王庭,擊走匈奴伊蠡王於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餘人,於是前部始復開通。還,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發敦煌、張掖、酒泉六千騎及鄯善、疏勒、車師前部兵擊後部王軍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後部故王子加特奴為王。勇又使別校誅斬東且彌王,亦更立其種人為王,於是車師六國悉平。
後卒於家
(節選自《後漢書·班梁列傳》)

譯文/翻譯:

漢朝大將班超小兒子叫班勇。班勇,字宜僚。年輕時就有父親(班超〕的(大將〉風度。永初元年(公元107 年),西域反叛(漢朝),朝廷派班勇做軍司馬。班勇和哥哥班雄一起從敦煌出兵,迎接都護和西域甲兵回來。於是撤銷都護。後來西域有十多年完全沒有漢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請求朝廷出兵攻擊匈奴,替索班報仇雪恥,趁機收復西域。鄧太后召班勇到朝堂聚會商議。班勇上奏議道從:“前孝武皇帝擔心匈奴強盛,將成為眾多蠻族的統帥,來逼進我們邊疆。在這種情況下開通西域,分散他們的同黨之人。到了永元年間,(西城那地方)沒有不歸附內地的。後來碰到羌人作亂,西域又斷絕與漢的交往,北匈奴於是就派給各國債務,防備他們逃避租稅,加高他們租稅的價格,嚴格按照日期召會他們。前段時期之所以有反叛事情發生,都是由於管理失當,還反被它損害的緣故。現在曹宗只是為從前的失敗感到恥辱,想報復匈奴洗雪恥辱,卻不查一查歷史上出兵的先例,沒有考慮當時的具體情況。凡想在荒遠之外尋求立功,一萬個之中沒有一個成功的,如果兵火災禍連續不斷,後悔就來不及了。何況現在(漢朝)府庫空虛,軍隊沒有後續兵力,這是向遠方的夷狄顯示自己的弱點,向國內暴露自己的短處,臣認為不能同意。過去的敦煌郡有營兵三百人,現在應該恢復它,重新設定護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間舊例一樣。又應派西城長史統率五百人駐在樓蘭,西邊擋住焉耆、龜茲大路,南邊可增強鄯善、于寘的膽量,北面抵禦匈奴,東邊靠近敦煌。像這樣就十分便利。”於是朝廷聽從班勇的建議。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夏天,(朝廷)又派班勇做西域長史,率領兵士五百人駐紮在柳中。第二年正月,班勇到了樓蘭,因為鄯善歸附漢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綬(以示獎勵〉。可是龜茲王白英還在猶豫疑惑未下決斷,班勇用漢室的恩威、信義開導他,白英就率領姑墨、溫宿,自己綁著自己到班勇這裡來投降。班勇於是調集他的步兵騎兵一萬多人到車師前王都城,在伊和谷趕走了匈奴伊蠡王,俘獲前部五千多人,於是前部重又開始通暢。回來,在柳中屯田。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秋天,班勇調集敦煌、張掖、酒泉六千騎兵和鄯善、疏勒、車師前部軍隊攻打後部王軍就,把他們打得大敗。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另立後部故王子加特奴做王。班勇又派另一將校斬殺了東且彌王,也另立了他的同種族人為王,從此車師六國都平定了。
後來(班勇)老死在家裡。
《後漢書·班梁列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後漢書·班梁列傳》原文及翻譯0
《後漢書·班梁列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