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韋嗣立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
《新唐書韋嗣立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
原文:
嗣立,字延構,與承慶異母。少友悌,母遇承慶嚴,每笞,輒解衣求代,母不聽,即遣奴自捶,母感寤,為均愛。第進士,累調雙流令,政為二川最。承慶解鳳閣舍人,武后召嗣立謂曰:“爾父嘗稱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稱職,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鳳閣舍人。
時學校廢,刑濫及善人,乃上書極陳:“永淳後,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學之官輕,章句之選弛。貴閥後生以僥倖升,寒族平流以替業去。垂拱間,仕入彌多,公行私謁,選補逾濫;經術不聞,猛暴相夸。陛下誠下明詔,追三館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學,尊尚師儒,發揚勸獎,海內知響。然後審慎銓選,各呈所能,以之臨人,則官無曠,民樂業矣。”
長安中,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時州縣非其人,後以為憂。李嶠、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內官,輕外職,每除牧守,皆訴不行,非過累不得遣。請選台閣賢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後曰:“誰為朕行?”嗣立曰:“內典機要,非臣所堪,請先行以示群臣。”後悅,以本官檢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肅政大夫楊再思等十八人悉補外。
嗣立與韋後屬疏,帝特詔附屬籍,顧待甚渥。營別第驪山鸚鵡谷帝臨幸命從官賦詩制序冠篇賜況優備因封嗣立逍遙公名所居曰清虛原幽棲谷。韋後敗,幾死於亂,寧王為赦免。出為許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賜封百戶,徙汝州。開元中卒,年六十六,贈兵部尚書,謚曰孝。(選自《新唐書·韋嗣立傳》)
譯文:
韋嗣立,字延構,和韋承慶同父異母。年少時能與兄弟友愛,母親對待韋承慶很嚴厲,每當(母親)用竹板打(承慶),(韋嗣立)就脫下衣服請求代替(挨打),母親不答應,(韋嗣立)就讓奴僕鞭打自己,母親感悟對他們一樣慈愛。考中進士,多次調動後任雙流令,政績在二川地區最為優秀。承慶解除了鳳閣舍人(的官職),武則天召見韋嗣立對他說:“你父親曾經稱讚兩個兒子忠孝雙全,能侍奉朕。先前你們兄弟稱職,像你父親說的一樣。如今就讓你們兄弟自相替代。”就授予鳳閣舍人。
當時學校廢弛,刑法沒有酷濫,傷害到好人,於是他上書直言進諫:“永淳年以後,國學衰落凋零,學生缺少,儒學官員受人輕視,古籍注釋之選廢弛。權貴之後依賴僥倖升遷,寒族平民因學業廢棄而離去,垂拱年間,入仕更多。公行請託,選補官職越來越濫,不知經術,只以凶暴相夸,陛下如果能下達明詔,追召三館的學生,命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部進入太學,尊尚儒學之師,發揚儒學獎勸道德,使天下得知並且嚮往,然後審查衡量挑選匯總,考核各人的才能,用他們治理百姓,就會官吏無不稱職,百姓安居樂業了。”
長安年間,拜授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當時州縣官大都不稱職,武后為此感到不安,李嶠、唐休璟說:“如果朝廷重視內官,輕視外官,每當受任刺史,都是推託不願赴任,不是犯了過錯就不得不派遣,請挑選台閣中的賢能之人,分別掌管大州,從近要之臣開始選任。”武后說:“誰替朕出行?”韋嗣立說:“在內執掌機要,非臣所能。請讓我先出行(做個樣子)給眾臣示範。”武后高興,(韋嗣立)也以本官檢校汴州刺史,因此左肅政大夫楊再思等十八人全都授任外官。
不久,韋承慶主持政事,韋嗣立以成均祭酒的.身份調任魏、洛州,政績上沒有特別優異。因跟二張交好犯罪,被貶為饒州長史。從相州刺史任上進入朝廷擔任黃門侍郎。調任太府卿、修文館大學士。
韋嗣立和韋後宗族關係疏遠,皇帝特地下令(讓他)附入韋後家的族譜,對他十分寵信。韋嗣立在驪山鸚鵡谷修建別墅,皇帝前往,命令近臣賦詩,(親自)作序加在篇首,賞賜優厚,因而封韋嗣立為道遙公,將他的住所命名為“清虛原幽棲谷”。韋後失敗,(韋嗣立)幾乎死在戰亂中,寧王相救才得免。出任許州刺史,由於定計擁立睿宗即位,賜給封戶一百家,調任汝州刺史。開元年間他去世,終年六十六歲,追贈兵部尚書,諡號叫做“孝”。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