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鳴山記》 文言文閱讀

《游龍鳴山記》 文言文閱讀

游龍鳴山記

【明】陶安

游之勝者,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則所以宣其和、舒其郁、暢其心而發其文者,蓋樂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齋嚴君治酒肴,招予游龍鳴山,即無想山也。時春霽既久,風日暄麗,耆英少俊,序齒而行,鼓吹前導。從藍溪東南行五六里,兩山峙如雙蠲,相距百步,綿亘東趨。中夾石田,田右小路,隨兩山勢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僅可為路。又數里,山益奇峻,輕嵐暖靄,微襲襟帽。山外崇峰復嶂,杳無窮極。少焉,峭壁對立,狀若華表,松杉萬章①,夾路北轉。澗多石底,雲深樹茂,繁卉被岩,鳥聲清碎,似非人間世。僧舍雄麗,榜曰“禪寂”。門外獨松古秀,大連數抱。修篁乾霄,森列門內。寺長老出迎客,延坐後堂,匾曰“白雲深處”。其西有“聽松軒”,又西即韓熙載讀書堂遺址,所植檜猶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為“招雲亭”,氣象空曠,攢峰玉立,視向所歷群山,低俯其頂矣。遂躡蹬至潮音岩,怪石異態百出。同游者疲於躋攀,於是止焉。

予以未登絕頂為怏,與三二友決意直上。地勢斗峻,褰裳②。援蘿,履蒼莽中。上有天池沆漭③,其水下飛潮音岩,引以給庖。其西絕頂,巨石雄坦,可坐數十人。渺焉四顧,心目豁然。其東絕頂,視西又高,倦不欲登,還飲“白雲深處”。於時暖氣薰席,蒸焉如夏,淒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籌無算,談笑甚歡,雖從者樂工各適其意。酒既,長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環翠閣。已而與長老別,出寺門。行幾一里,眾以興未盡,席地坐,分韻賦詩者久之.詩成而歸。

斯游也,適其時而得其地,信足樂矣。但溧之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隱於邃奧故無前賢題詠及當代名筆發其幽潛予故表而出之嗚呼樂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風雩也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遂記茲游之勝,使無想山得以著於世雲。

(選自《陶學士集》,文字略有改動)

【注】①章:大材。②褰(qiān)裳:撩起衣裳。③沆漭:水深廣無邊的樣子。

5.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綿亘東趨 趨:延伸 B. 繁卉被岩 被:遮蓋

C. 引以給庖 給:供給 D. 地勢斗峻 斗:爭鬥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 蓋樂焉而不失乎正也 B 所植檜猶存

詩成而歸 視向所歷群山

C 僅可為路 D 分韻賦詩者久之  上為“招雲亭” 遂記茲游之勝

7.下列直接描寫龍鳴山景色的一組是(3分)

①春霽既久,風日暄麗 ②峭壁對立,狀若華表

③澗多石底,雲深樹茂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氣象空曠,攢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淒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8.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段“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從三方面提出“游之勝”的標準,引領下文。

B.潮音岩西邊的山頂上,有一塊雄偉平坦且可坐數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為龍鳴山的重要景點。

C.作者和同伴遊覽了龍嗚山美景,談笑作詩,心情和悅,體會到了類似於“浴沂風雩”那樣純正的快樂。

D.龍鳴山地處幽僻,卻是通往大都會的要道,只是不為人熟知,作者寫這篇遊記,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龍鳴山值得一游。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但 深 之 為 州 非 通 都 要 路 兼 是 山 隱 於 邃 奧 故 無 前 賢 題 詠 及 當 代名 筆 發 其 幽 潛予故 表 而 出 之 嗚 呼樂 而 不 失 乎 正 者 浴 沂 風 雩 也 蘭 亭 之 會 乃 或 感 慨 悲 戚。

(2)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修篁乾霄,森列門內。 (3分)

譯:

(2) 斯游也,適其時而得其地,信足樂矣。(3分)

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游龍鳴山記》 文言文閱讀0
《游龍鳴山記》 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