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節》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節》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原文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旨酒:美酒。
2.執中:走中間道路,不極端。
3.方:《易·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易·觀·象》:“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書·多方》:“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楊樹達《積微居國小述林》:“方者,殷、周稱邦國之辭,……故乾寶云:‘方,國也。’是也。”《老子·五十八章》:“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論語·子路》:“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這裡用為“各邦國”之意。亦為“各地方”之意。
4.傷:《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傷如之何?”《戰國策·秦策》:“天下莫不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孔雀東南飛》:“時人傷之,為詩云爾。”這裡用為悲哀,哀傷之意。
5.泄:《詩·邶風·雄雉》:“雄雉于飛,泄泄其羽。”《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詩·大雅·板》:“天之方蹶,無然泄泄。”陸德明釋文:“《爾雅》:‘憲憲,泄泄,製法則也。’”《荀子·榮辱》:“憍泄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屏五兵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泄,假借為褻。”這裡用為輕慢、懈怠之意。
6.邇:(er耳)《詩·周南·汝墳》:“父母孔邇。”《詩小雅小旻》:“匪大猶是經,維邇言是聽。”《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戎事不邇女器。”《論語·陽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禮記·中庸》:“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禮記·郊特性》:“節遠邇之期也。”《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虞書》:“柔遠能邇。”《說文》:“邇,近也。”這裡用為“近”之意。
翻譯
孟子說:“大禹討厭美酒而喜歡善良的言論。商湯處事多走中間道路,樹立賢才不論其是何地之人。周文王看待人民很悲傷,尋求著大道目標而好象未曾見到。周武王不輕慢懈怠身邊的人,也不會忘記遠方的人。周公想具備夏商周三代君主之長,以施行四種政事;如果有不符合之處,就仰頭思考,夜以繼日,幸而想通了,就坐著等待天亮好去執行。”
讀解
大禹討厭美酒而喜歡善良的言論,因為美酒雖美但卻能傷害人;也就是說,眼前是舒服了,但卻留下了後患。善良的言論有時候聽起來不大順耳,但做下去的後果卻是很好的,這就是大禹選擇的最佳行為方式。
商湯處事多走中間道路,因為中間道路就是不走極端,從而也就沒有大悲大喜。他樹立賢才不論其是何地之人,因為如果有地方、地域性的偏見,就會尋求不到真正賢能的人。這就是商湯選擇的最佳行為方式。由孟子此言可知“中庸”不是走中間道路,如是,孟子何不言“湯中庸”而言“執中”?
周文王看待人民很悲傷,這個“悲傷”,就如佛家的“大慈悲心”,意指同情天下所有的人。這也是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意。他尋求著大道目標而好象未曾見到一樣,這是指周文王不自滿,不驕傲,追求到一個目標後,緊接著又追求下一個目標,並不停留在成績上自誇,啊,看到沒有,我們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我們已經達到了目標,周文王對待成績就好象是沒有看到,而是孜孜不倦地繼續追求新的目標和成績。這就是周文王選擇的最佳行為方式。
周武王不輕慢懈怠身邊的人,也不會忘記遠方的人。這是指周武王選拔人材不分遠近,不分親疏,不象後來乃至到現在的某些人,只知道“遠方的和尚會念經”。這就是:吃著碗裡的又看著鍋里的,對自己身邊的視若無睹,只想貪求更新更好的,這當然不是最佳行為方式。當然,外面有新的好的是應該學習,但無論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有地域的不同、民俗風情的不同而異地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就是現代的“多元化”管理。所以,周武王之不輕慢懈怠身邊的人,也不會忘記遠方的人的行為方式,才是最佳的行為方式。
周公想具備夏商周三代君主之長,以施行四種政事;這是孟子稱讚周公完全忘我的領導精神和工作作風,也是稱讚其最佳的行為方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