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的斷句方法
課外文言文的斷句方法
方法一:消除學生對古文學習的恐懼心理,讓學生愛上古文,讓文言文學習走近他們的生活。
學生怕古文,尤其初一學生,其原因有二:一是古今語言的差異會造成學生閱讀方面的障礙;另一方面是幾乎每一篇古文都要求背誦、默寫,且現實生活中古文還沒有廣泛套用。這樣,想要學生說“愛你----古文,真難!”那怎樣讓學生克服古文學習的心理障礙,體會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首先,我由古文的斷句入手,通過有趣的故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懲財主》中財主寫的立約:“無米麵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由於古書無標點,因而不同的斷句就會有不同的意思。站在財主的角度,他認為斷句應該是:“無米麵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就是什麼都不要,教書是免費的);而教書先生呢則認為這樣斷句:“無米,面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具有選擇性,只取其一就行)。學生邊看邊讀邊感悟,覺得有意思極了。於是我看準火候,引出國中學習的第一篇古文----《童趣》。
教學時我打破常規,只板書題目,然後用多媒體打出趣事二的原文,並去掉了標點符號:“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我採用了這樣的方法:學生自由讀(初步感悟斷句)----同桌或四人小組互讀(進一步感悟斷句)----相互交流意思(較為準確斷句)----小組代表朗讀並口述意思(比賽,看哪組的分最高)----小結歸納(句式較整齊,且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我們可以作為依據斷句)。接著多媒體出示:“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學生齊讀,邊讀邊想像)。此時的課堂氣氛可以說讓你欲罷不能,於是我又用多媒體打出第三件趣事的文段,同樣去掉標點符號,學生們都曉有興趣,津津有味地讀著,那種恐懼的心理已蕩然無存了。
方法二:以文本為范,掌握斷句常用方法。
為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我在國中古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注重讓學生通過讀懂文意來提升對課文的感悟,達到準確斷句、品讀和鑑賞文言文的能力。每教一篇課文,我只板書課題,把去掉了標點符號的文章用多媒體打出,文章較長的,如《岳陽樓記》我就按段落的先後順序出示,然後讓學生讀,在讀中感悟並歸納斷句的常用方法。
1、教《陳太丘與友期》、《孫權勸學》,我告訴學生可以通過人物的對話、引文來斷句,並總結出相關有標誌性的詞語,如: “問”“曰”“雲”“道”,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可以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
2、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一段中得出找名詞可以斷句的方法;
3、教《鄒忌諷齊王納諫》,從“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一段中得出找代詞和頂真可以斷句的.方法;
由此延伸出:在閱讀中隨時標出文段中的名詞和代詞,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這些一般是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在他們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4、教《愚公移山》,從“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中(修辭:頂真);從《與朱元思書》“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中(修辭:對偶);從《魚我所欲也》“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修辭:反覆、排比)中,總結歸納出:修辭是文言文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對偶、頂針、排比、反覆等,掌握這些特點,我們就能較好地斷句。
5、文言文中,依據虛詞斷句的也有很多,典型的課文有《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的最後一段、《出師表》、《魚我所欲也》、《口技》等,從中總結歸納出:
(1)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
(2)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4)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這樣學生在細品文章的基礎上,再通過尋找有標誌性詞語的輔助,就能掌握方法輕鬆斷句。
方法三:同步閱讀。
語文配套教材----《語文新課程學習輔導》這書很不錯,每一課都有“拓展延伸”,像學了《醉翁亭記》就有《豐樂亭記》;學了《大道之行》就有《禮記。禮運》(第11小題: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斷句);學了《三峽》就有選自《水經注。江水》的另兩篇短文的比較閱讀,其中第10小題就是給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斷句:“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這些篩選出來的課外典文,使學生實現了知識的遷移,而更重要的是這種遷移訓練,有利於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課外淺顯文言文的能力,為學生能準確斷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方法四:學以致用,加強練習。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有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他告訴人們:練習一千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一千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做個鑑賞家,也要多觀察實物,紙上談兵是不行的。讀書要破萬卷,下筆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沒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就不會有很高的造詣。
因此,在斷句方面我除了結合課文尋找一般斷句的方法,通過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外,我還有針對性的整合了我市近5-6年的中考題、有代表性的課外文言文閱讀共十餘篇,並以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對斷句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的在堂上訓練,有的用來測試,有的用來做課後作業的鞏固。在這幾種方式中,我最看重的是堂上訓練,這環節把握好了,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真可謂“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反覆練。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