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題
高考文言文閱讀題
一、(全國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08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彙編。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秦無所避。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為命。剛喻從盜者使反業,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者檄剛撫定,剛遣長子遲喻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尋召為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願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居則以為衛,動則以為中軍,此強幹弱枝之道。”又言:“國家艱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請經建設康,親擁六師往為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獻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上令都督府措置。時朝廷推究章@、蔡卞誤國之罪,追貶其身,仍詔子孫毋得官中朝。至是章傑自崇道觀知婺州,章僅自太府丞提舉江東茶鹽事。剛封還詔書,謂即如此,何以示懲,乃並與祠。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群臣遙拜洲聖,剛言:“禮有隆殺,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望勉抑聖心,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從之。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中丞。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紹興十三年卒。 (節選自《宋史? 廖剛傳》 )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
C.願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杜:制止。
【解析】:A項“檄”,這裡作動詞,意思為“用檄文徵召、聲討”,引申為“下令”。 再根據上下文詞義推斷可知其餘各項詞的解釋,均為正確的。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廖剛“對下採用安撫方式”和“對不公事敢於抗爭”的一組是(B)
A. 順昌民以剛為命 B. 剛喻從盜者使反業
謂即如此,何以示懲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 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 D. 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
是欲置我何地耶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
【解析】:B項“從盜者使反業”是他安撫百姓的一個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爭的語言表現,符合要求。A項中,“昌民以剛為命”是廖剛安撫百姓的結果;C項中“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 與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剛“安撫百姓”和“對不公事敢於抗爭”的;D項中“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一句是對聖上的勸諫之言,不能說是“敢於抗爭”。因而,A、C、D三項均不能選。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廖剛是南劍州人,任監察御史時正值蔡京當權。他敢於直言,奏事議論無所避忌。又很孝順雙親,以親老求往地方任職,父親去世後又因母病辭任工部員外郎。
B.廖剛認為古代天子親自率軍,是為防備不測增強主威。當今也應精選親兵,平時守衛,戰時打仗。他又認為,當前國家危難,應率軍往建康固守,防備金人入侵。
C.廖剛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如今諸將率領部隊布於江淮之間,人多糧少,因而要重耕戰、行屯田,將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種田,應當給以優待。
D.廖剛敢於直言。鄭億年因秦檜的.關係而得美官,廖剛上疏奏其惡行,秦檜因此忌恨廖剛。金人叛盟,廖剛起用有德望的舊相,以遏制秦檜,又引起秦檜的強烈不滿。
【解析】:D項寫廖剛敢於直言,原文是“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乞起”是“請求起用”的意思,這裡說成“起用”,因此該項不正確。A項是對廖剛的總體介紹,B項和C項分別概括了廖剛軍事思想和重視糧食生產,均為正確選項。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
【答案】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睏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
(2)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
譯文:
【答案】兄長為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
二、(全國II卷)閱讀正確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王曇首,琅邪臨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業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財,曇首唯取圖書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馬屬,從府公修復洛陽園陵。與從弟球俱詣高祖,時謝晦在坐,高祖曰:“此君並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曇首答曰:“既從神武之師,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悅。行至彭城,高祖大會戲馬台,豫坐者皆賦詩;曇首文先成,高祖覽讀,因問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門戶何寄。”高祖大笑。曇首有識局智度,喜慍不見於色,閨門之內,雍雍如也。手不執金玉,婦女不得為飾玩,自非祿賜所及,一毫不受於人。太祖為冠軍、徐州刺史,留鎮彭城,以曇首為府功曹。太祖鎮江陵,自功曹為長史,隨府轉鎮西長史。高祖甚知之,謂太祖曰:“王曇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曇首為侍中,誅徐羨之等,平謝晦,曇首之力也。晦平後,上欲封曇首等,會宴集,舉酒勸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無復今日。”時封詔已成,出以示曇首,曇首曰:“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臣等雖得仰憑天光,效其毫露,豈可因國之災,以為身幸。陛下雖欲私臣,當如直史何?”上不能奪,故封事遂寢。時兄弘錄尚書事,又為揚州刺史,曇首為上所親委,任兼兩宮。彭城王義與弘並錄,意常怏怏,又欲得揚州,形於辭旨,老師筆記《08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彙編》。以曇首居中,分其權任,愈不悅。曇首固乞吳郡,太祖曰:“豈有欲建大廈而遺其棟樑者哉?賢兄比屢稱疾,固辭州任,將來若相申許者,此處非卿而誰?亦何吳郡之有。”時弘久疾,屢遜位,不許。曇首勸弘減府兵力之半以配義康,義康乃悅。七年,卒。太祖為之慟,中書舍人周赳侍側,曰:“王家欲衰,賢者先殞。”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節選自《宋書·王曇首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與從弟球俱詣高祖 詣:拜訪
C.乃能屈志戎旅 乃:於是
D.若但如民,門戶何寄 但:只是
【解析】:C項“乃”,應為“副詞,卻,竟然”。 再根據上下文詞義和用法推斷可知A、B、D三項詞的解釋,均為正確的。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王曇首“受賞識”和“善治家”的一組是(B)
A.曇首有識局智度 一毫不受於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婦女不得為飾玩
C.誅徐羨之等,平謝晦 閨門之內,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無復今日 豈可因國之災,以為身幸
【解析】:B項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評價,屬於“受賞識”,第二句是對家人的要求,屬於“善治家”,因而B項為正確答案。A項中第一句是王曇首的優點,不屬於“受賞識”,第二句是王曇首的品質,也不屬於“善治家”。C項中第一句是王曇首的功績,第二句是王曇首與家人的關係,均不和題乾要求吻合。D項第一句是皇上的評價,基本可以看作“受賞識”,第二句是王曇首自謙之詞,不屬於“善治家”。所以,A、C、D三項均不合題意。
10、下列對原文的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B)
A.王曇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優秀,兄弟間分財產,他只拿取圖書,從軍後隨高祖外出,高祖要眾人賦詩,曇首寫成,王弘對他評價甚高,高祖也很高興。
B.王曇首性格沉穩,喜怒不形於色,同時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賞識曇首,晉升他的官職,並遵高祖交代,遇事諮詢曇首,曇首果然在平定國難中貢獻很大。
C.王曇首在平定謝晦事中有功,當時封賞他的詔書已經擬就,但曇首婉拒不受,認為自己雖盡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愛。也無法面對史臣。封賞事於是擱置下來。
D.王曇首看出義康為權力之事心中不快,於是堅持要求調任吳郡。太祖打算重用曇首,未答應他的請求。曇首勸說其兄王弘讓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解析】:B項無中生有,原文中並無“太祖也賞識曇首,晉升他的官職”的信息。A項是王曇首對基本情況介紹,C項講王曇首在平定謝晦事後的一件事情,D項講王曇首化解義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項內容符合原文相關內容。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既從神武之師,自使懦夫有立志。
【答案】:(1)既然參加了英明勇武的軍*,自然會使怯懦者具有堅強的意志。
(2)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答案】:(2)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