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規律經典例題
文言文翻譯規律經典例題
文言文翻譯題考到了翻譯這樣一個句子:
我寒而不我衣,我飢而不我食。
把與這句話相關的文位元組錄於此:
豫讓之友謂豫讓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嘗事范氏、中行氏,諸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至於智氏,而子必為之報,何故?”豫讓曰:“我將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飢而不我食,而時使我與千人共其養,是眾人畜我也。夫眾人畜我者,我亦眾人事之。……”(選自《呂氏春秋·不侵》)
這道題很經典,考到了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我寒而不我衣,我飢而不我食”這句話中,“衣”“食”是動詞,不能譯成名詞;“不我衣”“不我食”是否定句賓語前置。這種語法現象在中學課本中出現過多次。這句話正確的意思是:
我冷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衣服穿,我餓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食物吃。
應該說翻譯這個句子難度不大,但筆者在閱卷中卻看到了下面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錯誤答案:①我冷但我不穿衣服,我餓但我不吃東西。②我冷但我不穿自己的衣服,我餓但我不吃自己的食物。③我冷但我沒有衣服穿,我餓但我沒有食物吃。④我冷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穿衣服,我餓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餵食物。
以上幾種翻譯,頗有些匪夷所思。第①種,豫讓冷為什麼不穿衣服?餓為什麼不吃東西?第②種,自己為什麼有衣服不穿、有食物不吃而穿別人、吃別人的?第③種,沒有衣服穿,沒有食物吃,原因何在?第④種,莫非豫讓是殘疾人,要別人給他穿衣服、餵東西?只要結合語境認真想一想,就不應該犯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究其原因,還是文言文常見詞語的意義和常見句式還沒有掌握好。
這句話的幾種錯誤翻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夯實基礎,包括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掌握常見的文言文句式。要認真學好課本,課本讀熟了,理解了,又能觸類旁通,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才能夠做到得心應手。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各省市自主命題,Ⅰ卷選擇題中的文言實詞,Ⅱ卷翻譯題中涉及到的文言實詞及文言句式,基本上都是課本中出現過的。
再舉一例:
故事,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問致意,乃敢起就職。《漢書·朱博傳》
這道翻譯題考到了“故事”和“存”兩個實詞,前者在人教版第二冊《六國論》中學過,原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故事”是“舊事、前例”的意思;後者我們在課本中學到的有三義:①看望,問候(《信陵君竊符救趙》:“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②保存,保全(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出處同前);③思念(《屈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此句取第①義。這句話正確的意思是:
按照先例,新太守剛剛到任,總要派遣官員慰問,表達問候之意,我們才敢起來去任職。
如果我們能夠注意積累和掌握課本中學到的文言辭彙和特殊句式,並且做到爛熟於心,那么,無論換了怎樣不同的語言環境,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就能夠應付自如了。
(二)
至今還對上海市1992年考的一道文言文翻譯題記憶猶新,題目是這樣的: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把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
這道題也非常經典,多年來的我一直用這道題為例教給學生舉一反三的方法;學生則從這道題目中獲益非淺。
從詞義推斷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句子:
1、由對偶的句式可推知“知”是“智”的通假字。因為下句的“非是”、“是非”與上句的“是是”、“非非”相對,那“愚”對的是“知”,“知”應該是“智”的通假字。
2、“是”與“非”在現代漢語中多為“對,正確”與“錯,錯誤”意,有成語“自以為是”“大是大非”、“習非成是”(習慣於某種錯誤的做法或說法,因而誤認為它是正確的)為證。若此句中的“是”與“非”都按此義翻譯,句子是譯不通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對偶的句式推斷“是是”、“非非”、“非是”、“是非”中加點的“是”與“非”是動詞,與後面的“是”或“非”構成動賓關係。
藉助句式特點,明確了詞義,句子翻譯就容易了。全句意為:
肯定對的、否定錯的,叫做聰明;否定對的、肯定錯的,叫做愚蠢。
這道題給我們的啟示是:文言文多用對句,了解了文言文句式上的這一特點,對我們解答文言文試題多有幫助。例如2005年北京卷第11題:
將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用斜線斷句。
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然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記誦之學所為譁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博之而非誇多鬥靡也約之而非保殘安陋也善讀書者根柢於性命而究極於事功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尊所聞行所知非善讀者而能如是乎(清·汪琬《傳是樓記》,選自《堯峰先生文鈔》,有刪節)
這段文字中畫線的5句話都是對句,利用這個規律,我們便能輕易地把它們點斷了:
①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
②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
③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
④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
⑤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