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言文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設定與落實

淺談文言文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設定與落實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不僅要強化基本的文言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塑造,強化情感目標的落實。這個過程應以文本語言的理解為基礎,以生動而合理的學習過程著手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的養成,最終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也就是說,文言文教學的過程更應該是三維目標的結合體現。

一、重視文言文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設定

中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在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的確定上,要更多地考慮這一階段母語教學的特點。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和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中學階段母語教學,就應該在認知和情感教育兼顧的情況下,更加注重情感目標的實現。母語教育,實際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豐富人的精神經驗、豐富發展人的生命個性的教育,是一種本民族的教化——這是母語教育最根本的內在本質。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諸多不同,文言文可能比現代文閱讀更要關注認知目標,但對情感目標的實現應該和現代文閱讀教學一樣給予高度的重視。

二、重視文言文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落實

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後,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縮短與課文內容的距離,消除學生對課文的陌生感。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於尋找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現實感觸的共振點。文學創作需要“神思千載”“視通萬里”,閱讀欣賞同樣也需要調動讀者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產生與作者、作品情思的共鳴。這個過程,充滿了以聯想和想像為主的形象思維活動。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親情濃郁,情感真摯,在質樸的語言中自然地流露出人世間的那份真情,讓人感慨良多,回味良多。而涉世未深的學生卻很難動容。如果教師能夠從現實生活中的母子情、祖孫之情、夫妻之情等入手,加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產生對情感的珍惜,那么學生對作者情思的體驗就深刻多了。帶著這種情感體驗去閱讀文章,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絕對不會僅僅停留在對一所老房子的懷念上。

三、注重文言文整體閱讀效果,有效落實情感目標

漢語的精妙之處往往還在於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含義,有些含義甚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人認為這就是語言的“模糊性”。這就是說在有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愈清楚,情感的寄託愈貧乏,而情感的寄託愈豐富,意義愈不清楚。陶淵明先生也曾經說過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

當然,倡導文言文教學的“不求甚解”,也絕不是意味著教師處處浮光掠影,更不是說讓學生一知半解,只是希望在教給學生必要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實詞意義、虛詞用法、詞類的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的同時,注意文章整體閱讀效果,讓學生在閱讀的整體感受中體驗學習文言文的愉悅。要知道,在“好讀書,不求甚解”之後,還有“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讀書佳境出現。

由於文言文教學中情感目標不像認知目標那樣清晰和富有坡度感,所以在實施上有所困難。教師要充分認識語文教學的多功能性,語文教學的工具性無可置疑,但是語文教學特別是母語教學承載的人文精神的傳遞,更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可以說人文性就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因此,教學中一定要多層次、多功能地開發語文教學的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形象思維的發展、整體閱讀興趣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人生價值的取向等各個方面的培養,都應似春夜細雨,無聲而有機地融進文言文的認知教學過程中。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淺談文言文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設定與落實0
淺談文言文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設定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