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文言文語法教學的分析研究

國中文言文語法教學的分析研究

一、文言文教學中語法教學的難點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難的模組不是閱讀,也不是寫作,而是文言文教學,文言文教學最難的是語法教學。那么,文言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難點又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最困難的是學生語法知識薄弱,教師難以進行深度教學。國中階段,很多教師對於語法知識並未重視,學生更是難以主動學習語法知識。因此,到了高中階段,學生語法知識的薄弱使得文言文的語法學習難以為繼。即便是比較簡單的語法知識,學生也十分陌生,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不斷地回顧、反思、舉例,深層次的語法教學更是難以進行,阻礙了文言文的教學。同時當前語法教學形式陳舊,難以引起學生興趣。這些困難是語法教學需要克服的。即便是教師下大力氣進行語法教學,也未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高中生多為90後,思維活躍,追求時尚,對於文言文不感興趣,對語法知識更是不願學習。尤其是在網路時代,學生更喜歡新鮮的、時尚的、前沿的,而對陳舊的、死板的語法知識持有一種排斥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講到語法,就會發現很多學生開始心不在焉,或是低頭遐思,或是在紙上胡亂寫寫畫畫,注意力十分不集中。

二、語法知識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現代漢語講究語法,但是由於現代人對於現代漢語了解較多,即便是不遵從語法也能推知大致意思。但是文言文不同,它來自古代,博大精深,涵蓋面廣,文化常識繁多;因為知識儲備不足、閱讀量不夠、語感未到,學生對文言文有畏懼心理、閱讀障礙;但教師如果能藉助現代漢語的語法知識,加以點撥,適當遷移,則可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筆者試從判斷詞類活用、文言斷句、文言翻譯三個角度引入,探究語言知識在文言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對詞類活用的判斷

文言文中,有很多詞類活用現象,如果只講活用,不究其緣由,學生獲得的只是死板的知識。在這方面,我們可將文言實詞和現代漢語語法知識之句子成分對應來講,既從語法的角度分析其然,又從語法的角度講解其所以然。如形容詞通常在句中可作謂語,但不能帶賓語;動詞可作謂語,但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通過引導學生比較鑑別,便可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快速判斷詞類活用。比如,現代漢語中,名詞後面一般不帶賓語,文言文卻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這種名詞帶賓語的文言文語句中,名詞是活用為動詞的,掌握這個語法知識,學生就會很快判斷名詞的詞類活用。如人教版高中語文《鴻門宴》中的“沛公欲王關中”“,王”是名詞,但它在謂語的位置,句中的謂語功能可由動詞或形容詞承擔,由此可以判斷出“王”在這裡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稱王”;舉一反三“:籍吏民,封府庫”中的“籍”也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意為“給……登記造冊”。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便可據此判斷詞類的活用,了解詞語的意思。

(二)對文言斷句的妙用

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其句讀”,就是教學生斷句。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斷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文言文的斷句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難就難在學生掌握不住規律,無從下手。但是,如果熟諳語法,則可以輕鬆自如,恰當準確地進行斷句。其中,我們將用句子成分斷句的方法稱為“主謂判斷法”。一個句子有完整的結構———主謂賓,定狀補,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意義單位。以此入手,結合句子中的成分省略、虛詞、固定結構等語法現象,斷句的難題即可迎刃而解。例如“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一句(《鴻門宴》)。這裡到底是“以撞衛士,仆地”還是“以撞,衛士仆地”呢?聯繫前文“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撞”的賓語在這裡承前省略了,可補“之”代衛士。若斷成“以撞衛士,仆地”,則“仆地”的`人到底是誰?樊噲還是衛士?很難搞清,容易造成歧義。掌握了句子省略的知識和主謂定位的語法知識,學生就可以準確地斷好此句———“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

(三)在文言文翻譯中的糾錯功能

很多時候,學生在翻譯文言文語句時不知道自己翻譯得是否正確,或者在遇到判斷題時難以判斷正誤。而利用語法知識,則可以根據語法規律輕鬆地獲知文言文翻譯的正誤。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赤壁賦》中,對於“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一句,有人這樣翻譯:“這兒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對於這句翻譯的判斷,需要把握的點是“困於”,究竟是困,還是被困?細看此句,不難發現,“困”這個動作不是主語“孟德”發出的,主語“孟德”只是這個動作的承受者,所以,可以判斷出,此處的“於”表被動關係,學生只要從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就能檢驗自己的翻譯是否正確。同時,對於“西“”東”二字的翻譯,只需要看看後面“望”這個動作能不能由“西”和“東”發出,就可以判斷出這兩個名詞在動詞前不能做主語,那就只能活用為狀語,翻譯為“向西“”向東”了。

三、文言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策略

(一)活學活用,鞏固學生語法知識基礎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學會靈活運用,通過將所學語法知識活學活用,使學生不斷地鞏固、夯實語法知識基礎。比如虛詞的掌握難度較大,教師不可寄希望於簡單幾次的虛詞教學,而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句子,利用所學的語法知識,有信心地大膽判斷。如“之”,①用在名詞後,多是助詞“的”定語的標記;②用在形容詞後,是音節助詞;③用在處所名詞前,譯作“到”;④用在動詞後,是代詞,充當賓語;⑤用在主謂之間,有的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等。教師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利用語法知識去檢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認知。

(二)改革方法,激發學生語法學習興趣

文言文語法知識學習是比較沉悶、無趣的,讓90後的學生去學習幾百、幾千年前死板的語法知識有些困難。因此,教師應該立足教學實際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語法學習興趣。多一點趣味語法的訓練,多一點學習語法的成就感,就多了一分語法學習的興趣。四、結語針對當前高中生的特點,教師的教學任務很重,不僅要使學生鞏固語法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文言文語法知識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法知識對詞類活用加以判斷、對文言斷句進行妙用、在文言文翻譯中進行糾錯,從而輕鬆地掌握文言文知識,並通過對文言文的掌握閱讀更多的經典著作,提高文學素養。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國中文言文語法教學的分析研究0
國中文言文語法教學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