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繼隆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李繼隆字霸圖幼養於伯父處疇及長以父蔭補供奉官處耘貶淄州繼隆亦除籍會長春節與其母入貢復舊官乾德中平蜀,選為果、閬監軍,年方弱冠,母憂其未更事,將輔以處耘左右。繼隆曰:“是行兒自有立,豈須此輩,願不以為慮。”母慰而遣之。會征江南,領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給刀盾。蠻賊數千陣長沙南,截其道。繼隆率眾力戰,賊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藥而愈,部卒死傷者三之一。太祖聞其勇敢而器重之。復從李符督荊湖漕運,給征南諸軍。吳人以王師不便水戰,多出舟師斷餉道,繼隆屢與斗,糧悉善達。與梁迥治決河。迥體肥碩,所乘舟弊不能濟,繼隆易以己舟。已而繼隆舟果覆,棲枯桑杪, 賴他舟以度。後為鎮州都監,契丹犯邊,與崔翰諸將御之。初,太宗授以陣圖,及臨陣有不便,眾以上命不可違。繼隆曰:“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即從宜而行,敗之於徐河。李繼遷叛,命繼隆率兵擊之。四月,出銀州北,破悉利諸族,追奔數十里,斬三千餘級,俘蕃漢老幼千餘,梟代州刺史折羅遇首。從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獲契丹貴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繼隆止之。俄而傅潛、米信軍敗眾潰,獨繼隆所部振旅而還。即命繼隆知定州,尋詔分屯諸軍,繼隆令書吏盡錄其詔。旬余,有敗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繼隆按詔給券,俾各持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謀。真宗鹹平二年,丁內艱,起復。王師失利於望都,繼隆累表求詣闕面陳邊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諭之。景德二年春,加開府儀同三司。詔始下,會疾作,上親臨問。卒,年五十六。車駕臨哭之慟,為制服發哀。乾興初,詔配享真宗廟庭。
(節選自《宋史·李繼隆傳》)

譯文/翻譯:

李繼隆字霸圖,自幼由伯父李處疇撫養。長大後,因父恩蔭補供奉官。李處耘貶淄州,李繼隆也被削職為民。適逄長春節,(李繼隆) 與其母入朝祝壽,官復原職。乾德年間平定 蜀地,(李繼隆)被選用為果、閬監軍,年方二十,母親擔心他還未曾經歷世事,要李處耘身邊的人輔助他。李繼隆說:“這次出行孩兒自然會有所建樹,哪裡要用這些人,希望(您)不要為此擔心。”母親撫慰之後送走他。適逢征伐江南,(李繼隆)率領雄壯威武的三百士卒守衛邵州,僅供給大刀盾牌。蠻賊數千人在長沙以南布陣,截住他們的道路。李繼隆率領人馬奮力作戰,賊軍逃走,(李繼隆)手腳都被毒箭射中,獲得良藥得以痊癒,所轄士兵死傷的有三分之一。太祖聽說了他的勇敢因而器重他。(李繼隆)又跟隨李符管理荊湖漕運,供應徵南各軍。吳人因為宋軍不善於水戰,經常派出水師切斷運糧通道,李繼隆多次與他們作戰,(最終)糧食全部安全送達。(李繼隆)與梁迥(共同)治理黃河決口。梁迥身體肥碩,乘坐的船殘破無法渡河,李繼隆把自己的船換給他。後來李繼隆坐的船果然翻了,(李繼隆)停留在枯死的桑樹梢上,依靠其他的船才得以渡過。後來(李繼隆)任鎮州都監,契丹侵犯邊境,與崔翰等將領抵禦。起初,太宗把作戰圖交給他,臨陣時有不實用之處,眾人認為皇上的命令不可違背。李繼隆說:“事情隨時會有變化,怎能預先確定,假如得到違反詔令的罪名,請求獨自承擔。”於是隨機行事,在徐河打敗了契丹。李繼遷叛亂,(皇上)命令李繼隆率軍攻打李繼遷。四月,(李繼隆)從銀州以北出兵,打敗悉利各族,追擊(敗軍)數十里,斬首三千餘級,俘獲蕃漢老幼一千餘人,殺死代州刺史折羅’遇。(李繼隆)跟從曹彬征伐幽州,箭射中左大腿,血流到腳跟,(仍)俘獲契丹顯貴大臣一人。曹彬想要上報他的功勳,李繼隆阻止了他。不久傅潛、米信兵敗潰逃,只有李繼隆率領的軍隊振軍回朝。( 皇上)當即任命李繼隆為定州知州,不久下詔各軍分頭駐守,李繼隆命令書吏抄錄全部詔令。十多天后,有敗散士兵聚集在城下,不知道應該去何地,李繼隆按照詔書發給憑證,讓他們各自攜帶到所屬部隊去。太宗更加讚賞他有謀略。宋真宗鹹平二年,李繼隆因母親去世服喪,服喪未滿又被起用。朝廷軍隊在望都失利,李繼隆多次上表請求到朝廷去當面陳奏邊疆事務,並請求貢獻自己的力量。景德二年春,(李繼隆)加官開府儀同三司。詔書剛下達,正遇疾病發作,皇上親自前來慰問。去世,終年五十六歲。皇帝親臨哭得很悲痛,為他穿喪服表達哀傷。乾興初年,下詔配享真宗廟庭。
《宋史·李繼隆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李繼隆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李繼隆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