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中的詩歌虛詞用法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的詩歌虛詞用法

[之 乎 也 而 何 乃 其 且 若 所 ]

一.【之】

(一)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於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①太后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后》)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數存之 高考。(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⑤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之:你)(《與妻書》)

2.指示代詞,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前一個之,這樣。後一個之,它。)(《季氏將伐顓臾》)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遊》)

④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助詞。

1.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①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勾踐滅吳》)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④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5.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後面,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動詞,到去。

①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遊》)

③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④卒之東郭?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二【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①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師說》)

③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⑤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4.用於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③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④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①於是乎書。

(二)用作介詞,相當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於)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說》)(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後一個乎:比。)

④吾嘗疑乎是。(乎:對。)

⑤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

⑥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於)

⑦蓋進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長乎爾。(爾:比。)

(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

①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的詩歌虛詞用法0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的詩歌虛詞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