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謂衰賤,未嘗世祿,故自菲薄。飲食則甘天下之無味,居則安天下之賤位。復被髮佯狂,不與於世。謂大夫種曰:“三王則三皇之苖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天運曆紀,千歲一至。黃帝之元,執辰破巳。霸王之氣,見於地戶。子胥以是挾弓乾吳王。”於是要大夫種入吳。
此時馮同相與共戒之,伍子胥在,自與不能關其辭。蠡曰:“吳越二邦,同氣共俗,地戶之位,非吳則越。”乃入越。越王常與言盡日。大夫石買,居國有權,辯口,進曰:“炫女不貞,炫士不信。客歷諸侯,渡河津,無因自致,殆非真賢。歷諸侯無所售,道聽之徒,唯大王察之。”於是范蠡退而不言,游於楚越之間。大夫種進曰:“昔者,市偷自炫於晉晉用之而勝楚伊尹負鼎入殷遂佐湯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遠近取也謂之帝王求備者亡。易曰:‘有高世之材,必有負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眾之議。 ’成大功者不拘於俗,論大道者不合於眾。唯大王察之。”
 於是石買益疏。其後使將兵於外,遂為軍士所殺。是時句踐失眾,棲於會稽之山,更用種、蠡之策,得以存。故虞舜曰:“以學乃時而行,此猶良藥也。”王曰:“石買知往而不知來,其使寡人棄賢。”後遂師二人,竟以禽吳。
 子貢曰:“薦一言,得及身,任一賢,得顯名。”傷賢喪邦,蔽能有殃。負德忘恩,其反形傷。壞人之善毋後世,敗人之成天誅行。故冤子胥戮死,由重譖子胥於吳,吳虛重之,無罪而誅。傳曰:“寧失千金,毋失一人之心。”是之謂也。(節選自《越絕書》之八)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子胥以是挾弓乾吳王 乾:觸犯B.於是要大夫種入吳 要:邀請
C.於是石買益疏 疏:被疏遠D.更用種、蠡之策 更:改換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越王常與言盡日落霞與孤鶩齊飛
B.歷諸侯無所售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C.竟以禽吳以勇氣聞於諸侯
D.無罪而誅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范蠡認為自己地位卑微,就妄自菲薄,自暴自棄,所以不參與俗世活動。
B.越王句踐失敗退兵至會稽山,後採用了文種、范蠡計策,最終滅了吳國。
C.石買之言並非讒言,只是觀念不能與時俱進,但也差點使句踐失去范蠡。
D.本文引用子貢的話,意在點明進言任賢的重要性,對後世有勸誡的作用。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市 偷 自 炫 於 晉 晉 用 之 而 勝 楚 伊 尹 負 鼎 入 殷 遂 佐 湯 取 天 下 有 智 之 士 不 在遠 近 取 也謂 之 帝 王 求 備 者 亡。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飲食則甘天下之無味,居則安天下之賤位。(4分)
(2)其後使將兵於外,遂為軍士所殺。(3分)
參考答案
16.A(求見)
17.D(連詞,錶轉折,“卻”。A.介詞,跟/連詞,和;B.代詞,……的本事/介詞,帶出被動對象;C.介詞,因(此)/介詞,憑著)
18.A(“不與於世”意為“不合於世”“不被世俗認可”)
19.(3分)市偷自炫於晉/晉用之而勝楚/伊尹負鼎入殷/遂佐湯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遠近取也/謂之帝王求備者亡。(對一處得0.5分,錯一處扣0.5分)
20.(7分)(1)(4分)飲食上以天下無味之食為美味,居住就以天下卑賤(簡陋)之處為安逸。(譯出“甘”“安”各1分,譯出“賤位”給1分,句子通順給1分)
(2)(3分)後來(勾踐)讓他帶兵到城外作戰,(石買)就被軍士殺死了。(譯出“將”給1分,譯出省略句、被動句給1分,句子通順給1分)
附:文言文翻譯
從前,范蠡最初是居住在楚國,叫范伯。他認為自己出身卑賤,家族裡沒人享受過祿位,所以不免自暴自棄。他飲食不求美味,以天下無味之食物為甘美;住處不求高貴,以天下卑賤之位為安逸。他又披散頭髮假裝發狂,不被世俗認可。後來,他對大夫文種說:“三王是三皇的後裔,五霸是五帝的末代英豪。氣運經歷以紀,就是一千年。黃帝的起始,依賴於土地。霸王的氣數,在地門顯現。伍子胥因此能攜帶弓箭去求見吳王。”於是邀請大夫文種一起進入吳國。
這時馮同一起勸誡他,伍子胥在吳國,自然不能關注他們倆的言辭。范蠡聽後說:“吳越二國,同樣的命數同樣的風俗,地位相當,不選擇吳國就選擇越國。”於是進入越國。越王常常與他交流,一交流就一整天。有一個大夫叫石買,在越國擁有大權,而且能言善辯,向越王進言說:“賣弄的女性不講貞潔,誇耀的士人不講信用。那人遊歷諸侯各國,又渡江跨河,卻沒有辦法讓自己得到重用(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大概(恐怕)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周遊列國卻得不到重用,他們不過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希望大王明察。”於是范蠡退而不言,在楚越之間遊歷。大夫文種對越王說:“過去,一個小偷向晉王自薦,晉王就任用了他,結果戰勝了楚國;伊尹背著炊具到殷都,輔助成湯取得天下。有才智的人,您選擇他們的時候不必考慮距離的遠近。這就是求全責備選人才的君王一定失敗的原因。《易經》說:‘有傑出才華的人,一定有不能適應世俗的毛病;聰明絕頂的人,一定蒙受見識一般的人的非議。’建立大功勳的人,不被世俗拘泥;談論大道理的人,不合於眾。希望大王明察。”
於是石買越來越被越王疏遠。後來(句踐)讓他帶兵到城外作戰,(石買)就被軍士殺死了。當時句踐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失敗退兵至會稽山,他改用文種、范蠡的計策,才得以生存。所以虞舜說:“先學習,到一定時候去做,這是良藥。”越王說:“石買知過去卻不知未來,他是要我拋棄賢人啊。”然後就以文種、范蠡兩人為師,最終因此制服吳國。
子貢說:“進獻一句良言,能給自己帶來益處,任用一個賢人,能夠獲得良好的名聲。”傷害賢人的結果是國家滅亡,埋沒人才的人必將遭殃。忘恩負義,反而損傷自己。破壞別人好事的人不會有後代,損壞別人成就的人上天會懲罰他。所以才有怨恨伍子胥鞭笞楚王屍體的人,於是,吳國有人拚命誣陷伍子胥。吳國白白重視了伍子胥,伍子胥無罪而被殺。《左傳》上說:“寧失千金,毋失一人之心。”說的就是這樣的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