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見詞用法
文言文常見詞用法
倍
(1)動詞①加倍。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傷一人倍之,傷膚。(《獄中雜記》)
②增加。焉用亡鄰以倍鄭。(《燭之武退秦師》)
③通背,背向。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與言。(《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淮陰侯列傳》)
④通背,違背。倍道而行,則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論》)
⑤背叛。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2)量詞。照原數加一次。然言其戶口,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唐雎不辱使命》)
(3)副詞。越發,更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愛
(1)名詞。恩惠。(古之遺愛也《左傳》)
(2)動詞①加惠於人。(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過秦論》)
②喜愛,愛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③吝惜,捨不得。(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齊桓晉文之事》)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論》)
④憐惜。(愛其二毛<憐惜鬢髮花白的老人>。《左傳》)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指南錄〉後序》)
⑤通爰,隱蔽,躲藏。(愛而不見,搔首踟躇。《靜女》)
(3)形容詞。吝嗇。(百姓皆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安
(1)形容詞。
①舒適,安適。(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論語·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穩。(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③安全。(謝莊遂安。《馮婉貞》)
④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將伐顓臾》)
(2)動詞。①養生。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②安置,安放。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3)代詞。哪裡,怎麽。沛gong6*安在。(《鴻門宴》)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被
(1)名詞。被子。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楊修之死》)
(2)動詞。①覆蓋。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②遭受,遇到。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荊軻刺秦王》)
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論積貯疏》)
③施加,施及。去亂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
(3)介詞。表示被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4)pī,通披,動詞。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將軍身披堅執銳。(《陳涉世家》)
②披散,披著。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本
(1)名詞。①草木的根。芙蕖與草木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芙蕖》)
②草木的乾莖。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③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傳》)
然墨之道,兼愛為本。(《中山狼傳》)
④本業,指農桑。強本而節用。(《天論》)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論積貯疏》)
⑤稿本。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後序》
⑥版本。已後典籍皆為板本。(《活板》)
⑦奏本。別具本章。(《獄中雜記》)
(2)量詞。①草木花卉一株稱一本。新松鬱郁三千本。(陸游詩)
②書籍一冊稱一本。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活板》)
(3)動詞。推究本原,考查。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伶官傳序》)
(4)形容詞。原來的。劉媼本姓實存。(《漢書》)
(5)副詞。本來,原來。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劉敬亭傳》)
(6)複合詞。本心:指心的自然狀態,本性(即所謂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此其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7)介詞。本著,根據。本之《書》以求其質。(《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鄙
(1)名詞。邊界地方。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動詞。①以為邊界(邊邑)。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②動詞。輕視,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傳》)
(3)形容詞。鄙陋,見識淺,庸俗。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孔雀東南飛》)
(4)複合詞。①鄙人。
ⅰ、自稱的謙詞。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史記·馮唐列傳》)
ⅱ、鄙俗,不開化的人。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荊軻刺秦王》)
ⅲ、鄉下人。
余目睹將軍悛悛(質樸的樣子)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史記·李將軍列傳》)
②鄙賤:粗野而又地位低微。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廉頗藺相如列傳》)
兵
(1)名詞。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過秦論》)
②士兵,軍隊。可汗大點兵。(《木蘭詩》)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戰略戰術。公不論兵,必大困。(《戰國策》)
④戰爭。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2)動詞。①侵略。無歲不受兵。(《十八史略》)
②以兵器sha6*人。左右欲兵之。(《史記》)
(3)複合詞。兵符:古代調兵用的憑證。用銅、玉或木石等製成,狀如虎,又稱虎符,剖成兩半,國君和統帥各掌握一半,以便對證。
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信陵君竊符救趙》)
伯
(1)名詞。①排行第一的,老大,古人同輩間的伯(孟)、仲、叔、季來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詩經·周頌·載芟》)
②伯父。汝泊何由發如漆。(杜甫《醉歌行》)
③女子對丈夫的.尊稱。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詩經·衛風·伯兮》)
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崤之戰》
⑤古代管理一方的長官。二百一十國為州,州有伯。(《禮記·王制》)
⑥bà通霸,春秋時諸侯國聯盟的盟主。
桓公,五伯之上(首)也,爭國而殺兄,其利大也。(《韓非子·難四》)
(2)副詞。表尊敬。若為河伯娶婦。(《西門豹治鄴》)
(3)bǎi數詞。通佰,一百。亡(沒有)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論貴粟疏》)
(4)複合詞。伯仲:原指兄弟的次第,後用以比喻不相上下的事物。
曾
(1)céng副詞。表時間的過去。曾經,已經,才。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憶江南》)
(2)zēng①名詞。指與自己隔著兩代的親屬。
是高、曾時為一戶者,至曾元時不分至十戶不止。(《治平篇》)
②動詞。通增,增加。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③副詞。表意外。竟然,居然,簡直。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察
(1)動詞。①細看。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晉文之事》)
③詳審。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赤壁之戰》)
④明察,了解。小人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⑤考察後加以推薦。察臣孝廉。(《陳情表》)
(2)形容詞。精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3)疊詞。察察:潔淨的樣子。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