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讀書筆記參考
文言文讀書筆記參考
篇一:古文讀書筆記要求
古文讀書筆記要求
1、 題目、文體、作者、出版社
2、 選擇選修課本《唐宋散文選讀》《諸子散文選讀》《必修4》《必修5》或者《戰國策》、《史記》、古代人物傳記等
3、 找抄文言特殊句不少於5句(判斷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狀語後置句)《突破120》
4、 找多義實詞(120個)(多義詞、通解字、古今異義詞。或詞類活用的詞5個解釋用法。((1)名詞活用為動詞、使動、意動;名詞作狀語(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名詞、使動、意動(3)動詞活用為名詞、使動。
5、 找18個文言5個解釋虛詞中的3至,寫詞義和用法。《突破120》
筆記示範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
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
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13)。”(178字)
現代文讀書筆記要求:
1、 題目、作者、出版社、文體
2、 可選《必修3、4、5》《中國現代散文選讀》或名家名篇
3、 摘抄好詞好句(關鍵句、中心句、描寫句及富有表現力的詞等)
4、 仿寫或寫讀後感、評論賞析。
5、 總字數不少於400。
篇二:《古文觀止》讀書筆記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觀止”一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看周代樂舞,當看到《韶箾》時,便讚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編者以“觀止”來冠名,應有當初吳公子季札觀賞舞樂時那種由衷讚嘆溢於言表的心境。而《古文觀止》成書以來,“風行數百年。後生小子口沫手胝,豈止萬本萬遍云爾哉!”可見其流行度與影響力以及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下面就我個人認識體會,結合具體篇目,談談《古文觀止》中選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古文觀止》的選文都是歷代傳誦名篇,是文章的典範、讀書人學習的樣板。在敘事風格、描寫手法、用字押韻、思想主題等方面均有令人拍案叫絕的呈現。
在先秦文學《左傳》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惜墨如金的行文、敘事情節的戲劇性和精妙的戰術策略。如《鄭伯克段於鄢》里,開頭“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寥寥數語就把莊公與共叔段的不合介紹清楚。接著寫莊公姑息養奸,縱容其弟,其弟驕縱慾奪王位,后庄公使機打敗共叔段。莊公怨其母,並將母親遷於穎地,。後來自己也後悔了,又有穎考叔規勸,母子重歸於好,寫得簡直是像演一場戲劇。《齊桓下拜受胙》里,描寫齊桓公的拜謝,僅用四字:“下,拜,登,受。”《曹劌論戰》里描寫戰爭過程,“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用字雖簡,戰爭的過程已經一清二楚。結尾則講述了曹劌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即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周鄭交質》里寫鄭莊公與周平王交換人質的事情,從“信”“禮”的角度來敘事論事:周、鄭靠人質來維持關係,談不上“信”,上下之間的“禮”也破壞了。借君子之口,道出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苹蘩菹藻之菜,筐莒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 《戰國策》的選文則描寫了大量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和他們辯麗橫肆的語言藝術。前人概括文章藝術風格為“辯麗橫肆”。鋪張揚厲,氣勢縱橫是《戰國策》的主要特色。如《蘇秦以連橫說秦》中寫“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可見其睥睨諸侯捭闔天下的氣勢。《鄒忌諷齊王納諫》里,以一段“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生動的比喻巧妙地說明了道理。《觸龍說趙太后》里談的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現在的父母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魯共公擇言》寫到“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台,強台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可以給當權者以警醒。
接下來談談司馬遷的文章。《古文觀止》里選了幾篇《史記》的節選,能很好反映《史記》“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的特點。《孔子世家贊》洋溢著司馬遷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情,文筆簡法,含意深遠。“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為什麼孔子的影響力比帝王要大得多?值得我們深思。《屈原列傳》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司馬遷傾注的強烈的感情。“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這是對屈原極高的評價,詠嘆反覆,夾敘夾議,顯然傳達感情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報任安書》里傾注的感情也十分強烈。司馬遷以極其激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內心的無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的觀點。“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其中苦衷驕傲,一言難盡。這些文章可謂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唐宋文部分,《古文觀止》中主要選進了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其選文的思想性體現在各種議論性文字中。以《原道》為例,韓愈開宗明義地提出了他對儒道的理解:“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為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令人深思。柳宗元《捕蛇者說》談到“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即苛政猛於虎。《五代史伶官傳序》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蘇洵《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蘇軾《石鐘山記》談到“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游褒禪山記》說明了“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的道理。藝術上,《原道》的行文“翻出許多議論波瀾。其議論筆力,足以陵厲千古”。整篇文章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醉翁亭記》連用二十一個“也”字煞句,讀來只覺得神采飛揚,搖曳生姿,而絕無單調重複之感。《秋聲賦》渾然天成。章法曲折變化,而語句圓融輕快,情感節制內斂,語氣輕重和諧,語言清麗而富於韻律,像“其色慘澹,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把秋天的氣氛渲染得極好。《赤壁賦》更是體現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陽剛之美。如“徘徊於鬥牛之間”的“徘徊”;“渺滄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鈞,讀來似鏗鏘作金石聲。其餘不再一一贅述。
最後是明文部分。這部分選的文章在藝術性上略遜前文,思想上也有所推陳出新。僅舉數例。《閱江樓記》中描寫“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不失大氣莊重。劉基《賣柑者言》講述由買賣一個壞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議論,假託賣柑者的一席話,“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揭露了元末統治者的腐敗弊政,抒發了憤世嫉俗之情。行文亦有可圈可點之處。《五人墓碑記》描述了明朝末年的東林黨人和蘇州人民不畏qiang6*暴與魏忠賢之流英勇鬥爭的事跡,歌頌了其中五人“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的主題思想。
總而言之,《古文觀止》是一部縱橫交美,兼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好文選。言其縱,是因為編者按歷史的流程將一位位最優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編錄,讀之如同漫步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的長廊,因枝求葉,可以毫不費力地體會其發展脈絡走向;言其橫,則是指《古文觀止》幾乎收存了我國古代文章的各種樣式和各類內容。僅從《古文觀止》一書,就能窺見歷代最傑出的思想閃光與藝術成就,這應是《古文觀止》最大的好處。
篇三:古文觀止讀後感
廣哉!《古文觀止》
季札在魯國請觀周樂時曾說過:“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我猜想,在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在成書之時一定也暗嘆過“觀止矣!”
《古文觀止》,作為一本從兩個愛好古文的教書先生平日相互切磋研習、為童子講授古文的講義到一本經歷百年時間沉澱,傳世不衰的文集,並不是偶然。它是一部囊括從東周到明末、集百家經典於一身,同時永遠不會落後於時代、絕不會因為政治風雲變幻而失去價值的文集。
《古文觀止》,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周文、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為主,間有駢儷文辭賦。皆是歷朝歷代最富盛名的文章,從這一點看,《古文觀止》也可以說是一本中國文學發展史。
周文卷主要收錄了《左傳》、《國語》,其中還有《公羊傳》、《梁谷傳》和《禮記》。《左傳》作為古中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對後來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後世的歷史編寫有很深遠的影響。除去各種官方的對《左傳》的解釋。我讀《左傳》時,更多的是關注《左傳》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對戰爭精彩的描寫。
在開篇的《鄭伯克段於鄢(Yan)》中,就講了鄭莊公和弟弟共叔段的權力之爭。鄭莊公在母親武姜不喜歡自己,偏愛弟弟的情況下,韜光養晦、欲擒故縱,故意縱容弟弟的惡行,等到弟弟終於起兵duo6*權時,才露出早已準備好的屠刀,砍向自己同母同父的弟弟。同時與慫恿、幫助弟弟的母親決裂,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鄭莊公在解決弟弟共叔段的威脅後,又用了挖地洞的方法,與母親在隧道中相見。宮變失敗後的'武姜,也趁機與鄭莊公和好。全文短短几百字,將故事中人自私、殘忍、虛偽狡詐、腹黑的本性描寫的淋漓盡致。
還是鄭莊公,在《鄭莊公戒飭守臣》中,鄭莊公又化身為一位尊奉禮法,敬畏天命的古代政治家。同時,在這篇文章中鄭莊公還說過:“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於許君,而假手於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糊其口於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在這裡又可以看到他在表達弟弟的愧疚之情。對比於《鄭伯克段於鄢》中他的作為,
我們又看見了另一個鄭莊公。
讀書最精彩的地方不僅僅在於去體會揣摩作者的意圖,而是在眼睛離開書本後,腦內小劇場放映的情節。
相對於過於規整的明文,我更喜歡唐宋文章的靈動和六朝文章的韻律。在這裡,我不是故意跳過漢文。漢文卷中,將近一半都是司馬遷的《史記》。論誰也不能迴避《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光芒。但是,對於我,《史記》更像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歷史。司馬遷用他精巧的筆,將每個歷史事件中人物細微的動作、表情完整的復活在他的書中。在讀他的《史記》時,卻又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換個角度說,將每個人物的細節處理的那么完美,除了猜測司馬遷手上有一個可以與明朝東廠媲美的專業**幫他收集情報之外;那就是猜測他根據手上已有資料,虛構了部分歷史情節。我想,目前,後面一種猜測更加讓人信服些。
在理科生的眼中,世界可能就是一個個的方程式組成的;而文科生眼中,世界可能就是歷史的塵埃中文明的傳承。在不同的人眼中的同一個事物是不同的。在我的眼中的《古文觀止》,那是我的《古文觀止》。拋開一切標準答案,一切評判標準的時候,閱讀就變成了悅讀。偶爾,也會體會到古人讀書時,信手批註時的快樂。
吳氏叔侄的古文,觀止矣。而我的讀書,才剛剛開始。
篇四:古文讀後感
山嶽之下,望頂遙不可及!
我看此“景物”,聯想到了詩人年輕時的豪邁的氣概與決心。 一位在山下男人的積極向上,又在詩中成景,讓我能夠確切的感受這個男人的心情和強大的內心。在字裡行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吶喊聲——“我是要登上山頂的男人!我是要登上山頂的男人!”
感受到此聲之後,我體內一種金黃色的小火苗變成一團團、一重重的熊熊大火!
這一系列的心如燦爛的火星,灼傷了我的眼,燒掉了我的心。 山頂重重層雲!意味著登上山頂的困難重重,兇險峻峭。 但就是N層地獄!那個男人也不會退縮!那個男人也不會就此放棄!此豪情氣勢飛入雲霄、入地可破。
此詩情誼突出,氣勢豪放!震撼心弦!
沒有辦法,他的氣勢太強大了!他就是要站在山頂的男人。他站在山頂還會在攀登嗎?很遺憾!會的!因學無止境。
這個男人,不,男子漢,是人間難有幾回聞的、目標無盡的,豪情壯闊的神!
田園牧歌
——讀《渭川田家》後
李佳駿
《渭川田家》這首是給我了四種獨特的感覺。此外,整首詩全在寫鄉下的幸福生活。
寧靜
王維希望能生活在一種不被打擾的鄉下生活。嚮往安靜。於是就用夕陽西下的場景來寫那種安祥的感覺。感覺自己正處在一處小山包上,躺在地上,甩著樹葉,哼著小曲,無憂無慮地過著日子。
溫暖
王維想要得到他人對自己的溫暖,就選老人等待牧童回家的事。讓人感到一絲絲的暖意從心旁吹過,頓時被鄉村裡的閒人閒事所打動。從而喜歡鄉村,希望得到溫暖。
悠閒
王維渴望遠離繁雜的生活,渴望接近悠閒的生活。清晨聽見公雞叫;出門看見麥苗盛;進門看見蠶;進林望桑葉??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是人被那美妙的生活所吸引,讓人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我對美妙生活的嚮往。
鄰里情
王維太想有好友在身旁,於是寫下“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來強調自己對友情的渴求。人要友情嗎?要。王維有朋友么?有,只是與他相隔千里。詩中的王維是多么孤單、無助。是人總想長嘆一聲,表示內心的空虛、寂寞。正是這樣的表達,加強了王維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和決心。
《渭川田家》這首詩表現了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悠閒安逸。讀了詩,心平靜了許多,許多。
篇五:古詩文讀後感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
從開學到現在,我又讀了不少經典詩文,比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讀了這首詩,我眼前仿佛出現了在烈日暴曬下的農民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裡的情景。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著農民的勞苦,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么感人的舉動啊!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們都忘記了節約是這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知道節約、不懂得節約。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
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