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言文相關的選題報告

與文言文相關的選題報告

篇一:文言翻譯課題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課題的提出依據。

中國是世界四大之明古國之一,華夏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淵源流長。而記錄之一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文言文,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漢語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那些記錄著我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無數典籍,成了令人望而卻步的“天書”,對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學生,肩負著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只有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更富有生機和活力,從而為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而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前提和基礎是能夠讀懂用文言文記載的文化古籍。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就成為中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文言文的翻譯教學則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難點之一。

2、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文言文的翻譯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那么怎樣正確翻譯文言文呢?這是學生經常會問的問題,文言文的翻譯教學也是老師覺得頭痛的問題,因為平時我們不用,所以意思很理解。有時候看到一個句子,學生覺得根本無法下筆。而文言文教學的現狀並不容樂觀,教學效果也不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從教學雙方的表現看:教師教的很累、很苦,且無從下手;學生學得沒有興趣,且效果較差。

(2)從教學方法看:往往是教師“一言堂”、“竹筒倒豆子”,只注重結果的傳授,而缺少方法的指導和語法的探討;學生只是照本宣科地是背、譯文章,而不能正確理解文意,沒有思考的餘地。

基於這樣的現狀,為了儘快改變在文言文教學,特別是文言文翻譯教學方面的被動局面,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經縣教研室同志的指導和十里坪鎮九年制學校領導與語文教研組成員的商議,在2005年秋季,提出了“文言文翻譯教學的方式方法”這一研究課題。

3、課題研究的目標。

這一課題研究的目標是要儘快改變國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教學的現狀,改進語文教師對於文言文翻譯教學的方式方法,使學生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正確理解文意,合理處理文言文翻譯中直譯與意譯的關係,掌握部分句式及虛詞的用法及意義,能夠翻譯較為淺顯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果。

二、課題組情況簡介

1、課題組基本情況簡介。

課題於2005年10月經國中語文教研組全體成員商定。於2007年3月基本完成,在兩年多的時間中,共有黃開忠、陳玉海、徐飛鵬、夏慧、邢國山、陶秀麗、周蘭香、王仕焱、桂秀菊等11名同志參與課題的研究,由陳玉海同志擔任組長。

2、人員分工。

黃開忠:負責課題研究的領導及協調工作。

陳玉海:負責課題的實施與監控;材料的採集、分析、研究工作小結及年終結題。 徐飛鵬、夏 慧、邢國山、周蘭香、陶秀麗、王仕焱、桂秀菊:負責活動的具體實施。主要包括課堂活動的設計、操作、反思和小結,課題實施的記錄,學習效果的檢測,實施過程中的意見反饋,個案材料的蒐集與記錄,形成經驗的實踐與推廣。

三、課題的研究與實施

1、階段的劃分及主要任務。

為了利於課題的實施和管理,便於及時了解研究的動向,課題組將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5年10月—2005年11月)課題的起始階段。主要任務是了解文言文教學的現狀,明確研究任務與分工,明確工作方向。

第二階段:(2005年12月—2006年2月)課題的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現狀提出對策並進行具體操作。

第三階段:(2006年3月—2006年5月)課題的深化階段。主要任務是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進,形成一定的經驗,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

第四階段:(2006年5月—2007年3月)課題的補充總結與經驗推廣階段。主要任務是對研究情況進行反思、小結,形成結論並推廣,對課題進行結題。

2、課題的實施。

(1)總體情況。在一年多的研討活動中,課題組成員及實驗班級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開展各項專題研討會10多次,發放學生調查問卷300餘份,開展各類聽評課10餘節次,收集案例近百份,形成各類文字材料數十份,為課題的研究總結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材料。

(2)課題實施的方式方法。在課題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①利用調查問卷、聽課,了解文言文翻譯教學的現狀。結果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一是教師教得累、教得苦,有畏難情緒且多豐是照本宣科;二是教學方法陳舊,基本上是教師“一言堂”;三是學生學得累、興趣低;四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差,只會死記硬背,而不能融洽貫通,不能進行知識的遷移。

針對這些現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改變過去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積極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培養學生文言語感,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翻譯的畏難情緒;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生熟悉了文言的用詞習慣和用詞方式及語言環境,文言文的翻譯水平較以前都有較大的進步。

②利用研討會分析對策:針對教學中的現狀,全體課題組成員通過研討、分析後認為:首先要改變過去那種照本宣科,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注重對詞語用法的總結。注意直譯和意譯的結合。其次,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合作機會,讓學生通過質疑、討論、疏通文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把這些對策在教學中積極實踐,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普遍反映自己對文言文的翻譯比以前順暢多了。

③主要是利用課堂教學進行課題的實施。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對於文言文的翻譯,注重了語法的總結,特殊句式的記憶、直譯與意譯的關係上側重於直譯,落實“句名落實,直意結合”的原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題研究的基本成果積極落實和實踐,學生已經能夠能夠按照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自主去翻譯一些文言文,能夠較為流暢的理解文意。

四、課題研究的結論

通過研究後,參與研究的同志經過多次探討後一致認為:

1、在文言文的翻譯教學中要給學生以“自由空間,教會學生舉一反三”,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質疑、探討、合作等方式,使學生能清楚地疏通文意。在文言文的翻譯過程中,要落實“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直譯為主”的基本原則。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只要有一定實在意義的詞,都必須字字落實。

如翻譯《狼》中的“其一犬坐於前”,在翻譯時應把每一個詞的意義都要翻譯出來: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坐在(屠戶)前面。特別是要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像狗一樣”,才能正確翻譯出這個句子。關鍵字語落實了,句子翻譯就比較順利。

在翻譯的過程中還要去認真領會原文,把詞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

要望文生義。比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境”就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現代漢語的“沒有出路的境地”。因為從全文看,那裡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無著落的問題,因此,“絕境”應是“與世隔絕的地方”。

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套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儘量達到完美。如《童趣》“明察秋毫”,直譯為“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這樣翻譯無法表意,應意譯為“能看清楚很細小的問題”。

2、使學生基本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是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辭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如:“人五”、“窗八”這種表達方式不合現代語習慣,譯時應變換語序:“五個人”,“八扇窗”。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認真研究其規律,探索適合學生的途徑、方法,才能使文言文教學不再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而這個研究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某一成績,對於整個研究過程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對於文言文教學的研究,我們只能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篇二:文言文教學研究結題報告

課 題 負 責 人 陶玉榮 馮莉 負責人所在單位房山初級中學 填表日期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國中階段一共有近50篇文言文,這些課文是每一學期期中、期末調研測試或學期中階段性測試考查的重點。文言知識點很多、很雜,而農村國中學生的文言積累又不足,閱讀古代文言文有很大的難度,所以很多農村國中的學生在學習古代文言文的時候感受不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所以使學生對於文言文的學習有畏難情緒,因而很難激發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逐字逐句講解,把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整堂課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他們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毫無興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動中,有的教師又脫離了雙基,大講特講其藝術特色、人物形象。這樣以來,學生雖然聽得津津有味。但是,當他們合起書本之後,卻是一片茫然。在每次考試的調查中都有近一半的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20%左右的學生居然得分非常低,特別是解釋詞語和翻譯句子,又是丟分最嚴重的部分。難怪當今中學生髮出這樣的慨嘆:“學古文難,難於上青天”,流傳著這么一句順口溜“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國中語文課程中的文言文及相關課外文言文的有效性教學探究,其核心概念是”教學有效性”,它體現的應該是教學的效益問題。換言之,本人探究的是如何以獲得更大限度地降低教學所耗、增大教學所得的途徑或策略。

文言文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但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由於地域、知識面、個人素質等原因,廣大農村國中校普遍存在著”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更累”的現象;文言文教學既費時又費力,且效果不佳,顯然已成為農村國中師生的”攔路虎”。因此,如何更新觀念,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依據農村國中學生的實際,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

作為農村語文教師,我們一直都在尋找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本課題希望通過研究,探索和尋找適合農村國中語文教師和學生的有效教學文言文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錢夢龍先生認為“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文言文教學改革芻義》)

張志公談文言文教學問題:(傳統語文教學)長期堅持文言,使人們對文言產生了錯覺,甚至產生了迷信,似乎學了文言就一定能夠提高語文能力,不學文言就不能提高語文能力,事實完全不是這樣。讀一些古典作品對於認識古代社會,對於認識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對於提高某方面的文學修養,都是有益的,對於提高語文能力也有某些積極作用。然而,依靠文言來全面的有效的提高現代所需要的語文能力是不可能的,並且越來越不可能。一代一代離開文言文越來越遠,決不是越來越近。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節選自《傳統語文教育初探》)

呂叔湘談文言文教學“至於中學生是否需要學習文言,那是另一問題。我認為至少有一部分學生是有這種需要的,那就是準備進一步學習文、史、哲專業的。高等院校里這些專業的教師一直在埋怨學生的文言基礎太差,造成學習上很大的困難。要滿足這方面的要求,不但是中學裡需要教文言,而且還需要大大加強,同時還得改進教學方法,著重基本訓練,例如系統地學習古字和古義,練習斷句,等等。(節選自《關於語文教學問題》)

國中生學習文言文,是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開始,對以後進一步學習更多科學文化起進一步的奠定作用。因此,實現國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執教者面臨的重要而迫切的課題。有效教學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概念。所謂有效,是指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使學生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進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儘可能減少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而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以這樣的理論來指導文言文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分析當前農村國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效果,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並提出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通過“農村國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改變學生畏懼學習文言文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農村國中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

3.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促進農村教師“文言文有效性研究”的創造性。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有效課堂的研究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雖然普遍都已經能被教師所接受。但從實際的課堂教學來看,理念和操作相脫離,教師習慣於傳統的問答式互動模式,而學生需要自主探索研究型學習方式。對當前課堂中存在的目標不明、課件主導、滿堂灌輸等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尋找引導和糾正的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⑴由“灌”向“導”的位移——實現了“教”與“學”關係

⑵重誦讀,重字詞—準確把握文言文教學的切入點

⑶注重相關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有效練習的研究和實施

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證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環節。它是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一個過程。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為核心,查閱,鑽研相關資料。

2.個案分析法。分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跟蹤聽課、集體教研、提出整改方案,發現一個問題點就要研究應對的措施,以點帶面。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尋求突破,在突破中力爭提高。

3.調查研究法。以學生、教師問卷為主,對影響教學有效性因素,進行分析、調查、了解、收集問題。(見附屬檔案)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20XX.07—20XX.12)

學習相關的文言文教學理論和新課程理念,分析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現狀,農村國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特點和水平等,為課題的研究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2012.01—2012.12)

探索、研究在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積累文言文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資源,如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試題及文言文有效教學案

例、反思,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自主積累記誦文言文。以課內為基礎,拓展課外文言文,指導學生藉助信息手段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和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文言文,閱讀古典名著,充實文化底蘊。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閱讀文言經典,舉行文言文朗讀比賽,把課文編成課本劇等。(具體見過程材料)

第三階段:(20XX.01—20XX.10)

匯總所有的理論研究結果和實踐研究結果,做出系統的分析研究,歸納經驗,總結出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閱讀學習,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並形成一些具有一定質量的教學設計和評價。(具體見過程材料)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本課題是在文言文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研究。以“新期課改”的新理念和語文課程的新標準為背景,探索出一些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新方法。

1. 精心設計導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授文言文導入的方法很多:介紹作者、時代背景;褒揚作品的價值;引錄文中佳句名言;描繪情境;簡述有關故事、笑話、趣聞;製造懸念;複習舊知識;點明學習目標或是直觀導入等等。如講《岳陽樓記》時,教師先介紹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變革求新,在惡劣的政治環境裡力爭強國富民,最終卻被貶流放的坎坷經歷,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總結,突出強調作者的高尚品質和“憂國憂民”的愛國熱忱,激起學生對作者的欽佩崇敬之情。當學生已經進入到《岳陽樓記》的情感氛圍中,再讓學生披情入文,認真閱讀課文,然後分析講解課文,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培養語感

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對於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想像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如《與朱元思書》的配樂朗讀等等。靈活多樣的朗讀活動,能夠培養學生語感,獲得對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覺中掃除學生面對文言文時的`畏難情緒,培養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能。

學習文言文,背誦是必不可少的。我一般的做法是注重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學生在課文板書的引領 下來背誦課文,效果較好!

篇三:文言文閱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名稱: 國中文言文閱讀策略探究

負責人:張琴

所在單位:略陽縣天津職教中心

關 鍵 詞: 國中學生 文言文閱讀 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 結題報告

摘 要 針對國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現狀提出研究課題,比照《語文課程標準》對國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探究國中學生學習、閱讀文言文的有效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閱讀習慣。增加學生文言文的閱讀數量,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語感和獨立閱讀的能力。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國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時代背景大都很久遠,學生理解和掌握較困難。教師對教材所選的文言文極其重視,花了大量時間,用了很多精力,可學生卻不能獨立閱讀理解文言文。縱觀近幾年陝西省中考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及古詩文賞析題往往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我們僅重視了課內的學習,而忽視了課外閱讀,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閱讀課外一些文言讀物;不注重學生文言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缺乏獨立感知課文的實踐活動,知識遷移能力差,所學知識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噁心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提出了這個課題並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而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興趣?指?興致?,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文言文閱讀興趣?指喜好文言文,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20XX年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語文是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統一。其中民族性是在新課改中被重新提到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而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古代優秀文化的載體,是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國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的有效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語文課程標準》關於國中階段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秀詩文61篇。按說《課程標準》提的要求並不高,課外文言文的考點也在課內,從道理上講,應該有相當理想的成績,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並不盡如人意。如:要求背誦默寫的文言文篇目,錯別字很多;斷句加註標點有誤;不能結合語句分辨通假字、解釋關鍵性的實詞、虛詞;不能準確地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語句等等。國中文言文教學呈現出少、慢、差、費的低效狀態。因此,文言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急需改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變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進一步探究國中學生學習、閱讀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設法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恐懼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閱讀習慣,積累豐富的文言知識,喚醒文言文課堂的活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文言之美,為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三、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1、20XX年9月:課題確立和申報,完成課題立項申請表。

2、20XX年11月: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任務和分工。制訂實驗研究方案。課題負責人張琴把八年級(1)班(5)班作為實驗班級進行課題實驗。

3、20XX年12月:組織成員理論學習,蒐集有關資料,閱讀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文章。我們課題組 6位成員共組織集體學習三次,主要是圍繞?文言文教學的現狀?、?新課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學?和?文言文教學中‘言’與‘文’的關係?這幾個話題,認真學習了錢夢龍的《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王傳文的《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與出路》以及新課程的相關書籍、報刊雜誌文章。通過理論學習,我們明確了認識,為以後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4、20XX年1月:編制教學問卷,對國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和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進行問卷調查。為了了解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我們在兩個實驗班發放課題問卷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對比分析,初步了解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情況,找出學生在文言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與誤區,形成調查報告,對問卷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二)實施階段:

20XX年2月-4月:通過教學實踐培養國中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興趣與能力。

1、課題參與教師上好實驗課,並組織本組教師聽課交流。撰寫教學案例或教學反思。

2、編寫文言文簡易閱讀教材及課外練習材料,增加學生文言文的閱讀數量,喚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語感和獨立閱讀的能力。

我們選擇編寫了一些簡易、生動有趣的寓言故事作為課外閱讀材料,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自相矛盾、鄭人買履、拔苗助長、 刻舟求劍、 杞人憂天、掩耳盜鈴、宋人疑鄰、畫蛇添足、守株待免、鷸蚌相爭等。將這些作為學生課外閱讀材料,定期布臵任務,定期檢查落實,並利用配套的練習題目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3、鼓勵和建議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西遊記》等文白相間的文學名著,並交流心得體會;這樣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結題階段

1、20XX年5-6月:整理研究過程性資料。

2、20XX年7月-20XX年11月:分析總結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撰寫教學論文,完成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蒐集有關資料,蒐集與國中文言文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閱讀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文章。如:《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與出路》以及新課程的相關書籍、報刊雜誌文章等。

2.調查研究法:編制國中文言文教學問卷,對國中文言文教學現狀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並分析國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與文言文相關的選題報告0
與文言文相關的選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