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盧象昇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盧象昇,宜興人。象昇雖文士,善射,嫻將略。(崇禎)六年,賊流入畿輔,據西山,象昇擊卻之。賊走還西山,圍冷水村,象昇設伏大破之。象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鬥,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昇額,象昇提刀戰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駐於牛蘭。召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朴、虎大威入衛。賜象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象昇ma6*衣草履,誓師及郊。當是時,嗣昌、起潛①主和議。象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脰耳。”決策議戰,然事多□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關、寧諸路屬起潛。象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
清兵南下,三路出師……象昇提殘卒,宿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師至賈莊。起潛擁關、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應。師至蒿水橋,遇清兵。象昇將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戰。旦日,騎數萬環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斗,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屍□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死。一軍盡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財,募滇軍隨象昇討賊。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撫王夢尹以擾驛聞。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贊曰: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摯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選自《明史·盧象昇傳》,有刪改)
【注】①嗣昌、起潛:指楊嗣昌、高起潛。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善射,嫻將略 嫻:熟習
B.逐賊危崖 危:高峻
C.督天下援兵 督:督促
D.次順義 次:駐紮
5.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虛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 )
①然事多□嗣昌、起潛撓
②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屍□伏其上
③背負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B.①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 D.①為 ②且 ③乃
6.對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文士就像現代的作家寫文章的,即文人。此外,還有武士、辯士、謀士等,而武士指一些學武的人,謀士就像現代的律師,辨士為別人出謀劃策就像古代的軍師。
B.尚方劍,即皇帝御用的寶劍,持有尚方寶劍的大臣,具有先斬後奏等代表皇權的權力。
C.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小時。辰時即食時,又名早食等,一般指早上7點到9點,未時指下午1點到3點。
D.“驛”此處指“驛站”,古時專供傳遞文書者或來往官吏中途住宿、補給、換馬的處所。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盧象昇作戰總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負重傷也鬥志不減,令賊寇聞風喪膽。
B.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同清軍和談,盧象昇反對這種妥協行為,決心以死報效祖國。
C.盧象昇陷入清軍的重圍之中,仍然奮勇殺敵,體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D.侯弘文追隨盧象昇討伐賊寇,在驛站受到圍攻,盧象昇趕去救援,但未成功。
9.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象昇ma6*衣草履,誓師及郊。(3分)
(2)象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4分)
(3)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參考答案
4.C【督:督率,掌管,統率】
5.B【①處選“為”,表被動,意為“被”,“然而事情多為楊嗣昌、高起潛所阻撓(破壞)”。②句用“而”,表因果,意為“所以”,“楊陸凱害怕敵眾傷殘他的屍體因而伏在上面”。③句選“以”,表修飾。】
6.A【文中虛詞“矣”後面要斷開,排除C、D兩項。“要之”是“總而言之”的意思,據文意,“人實為之要之”不通,排除B。】
7.A【應為“辨士就像現代的律師差不多,謀士為別人出謀劃策就像古代的軍師。”
8.D【“盧象昇趕去救援,但未成功。”應為“上疏救援,沒有成功。”】
9. (1)象昇身穿ma6*衣,腳穿草鞋,誓師到京城郊區。
(“ma6*衣”“草履”名詞用作動詞,“身穿ma6*衣”,“腳穿草鞋”;“及”,“到”的意思。各一分。)
(2)盧象昇指揮士兵奮勇作戰,呼聲震天動地,從早晨直到午後,炮彈用盡,箭也都用了。(“麾”,指揮。“疾”有“強、猛烈”義,結合語境,翻譯為“奮力”。“迄”,到;“窮” “完” 各一分。)
(3)天下的百姓因為這件事為弘文惋惜並且稱讚盧象昇(的義舉)。(“由是”應為“因此”;“惜”,為動用法,為……惋惜。“多”稱讚。各一分)
【參考譯文】
盧象昇是宜興人。盧象昇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擅長射擊,嫻熟於用兵謀略。(崇禎)六年,賊子侵犯到京城附近的地區,占據著西山,盧象昇攻打他們使他們退出占領區。賊子逃跑回到西山,包圍了冷水村,盧象昇策劃埋伏狠狠地重創了賊人。盧象昇每次上陣地(參加戰鬥),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和賊人搏鬥,賊人的刀都碰到馬鞍都不在意,沒有了馬就徒步作戰。把賊人追逼到高峻的懸崖邊(的時候),一個賊子從山頂射箭射中了盧象昇的額頭,盧象昇卻提著zhan6*刀作戰更加迅猛。賊人驚駭逃走,互相警告說:盧廉使(官職名,指象昇)誰遇到誰就會殺死,不可以進攻他。
(十年)九月,清兵駐紮在牛蘭這個地方。皇帝召喚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朴、虎大威進入營地護衛。皇帝賞賜盧象昇尚方寶劍,監督指揮國內增援的部隊。盧象昇穿著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在城郊向戰士宣布作戰意義表明決心。在那個時候,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和清兵停戰、講和。盧象昇聽說這件事之後,情緒激昂(用腳跺地)地感嘆說:“我蒙受國恩,(不知如何報答),遺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國滅(機率極小又偏偏發生不希望發生而竟然發生的事情),我寧願斷頭死去啊!”盧象昇定出計策討論作戰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楊嗣昌、高起潛阻撓。盧象昇上書請求分配兵力,於是選擇了宣、大、山西三帥屬於盧象昇指揮,關、寧諸路則歸屬高起潛。盧象昇表面上監督指揮國內軍隊,但實際上可以指揮的不到兩萬人。盧象昇的軍隊駐紮在順義。
清兵從三條路分別向南方進軍……盧象昇率領著戰敗剩餘的軍隊,住在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軍到賈莊。高起潛掌握關、寧的軍隊在雞澤這個地方,雞澤距離賈莊有五十里路程,盧象昇派遣楊廷麟前往高起潛處請求支援,高起潛沒有答應請求。盧象昇的軍隊在到達蒿水橋的時候遭遇清軍。盧象昇帶領中軍,虎大威帶領左軍,楊國柱帶領右軍,於是作戰。第二天,清軍數萬騎兵包圍了盧象昇軍隊三圈。盧象昇帶領軍隊跟敵人打仗,喊話(指揮的)的聲音很大(震到雲間),從上午到下午,炮彈發射光了,箭也沒有了。盧象昇奮力投身作戰,後面隨從的騎兵都和他一起上前作戰,盧象昇搏殺了幾十個敵人,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傷害,才倒地(死去)。楊陸凱擔心敵眾毀壞盧象昇的屍體,所以趴在盧象昇的身上(掩護),楊陸凱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盧象昇整個軍隊全都覆滅了。
侯弘文是一個德行或才智出眾的人。將自己的家產分發,招募滇軍追隨盧象昇討伐賊人。侯弘文率領著招募兵到達楚地,巡撫王夢尹將侯弘文以侵擾驛站的罪名上報給皇帝。盧象昇上書解救侯弘文,但沒有成功,侯弘文最後被放逐至邊地、軍台戍守。老百姓因此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遺憾而讚嘆盧象昇的(義舉)。
(筆者)評價說:危險動亂的時代,不是沒有賢能人士。只是經常無法讓他們發揮才能。即使他們被任用,有的人就開始阻礙他們做事甚至一定要逼死他們。如此,人如果實在要做這樣的事(也是無法阻止的),總之,這都是天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盧象昇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明史·盧象昇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