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的文言文翻譯

畫龍點睛的文言文翻譯

相信大家都知道“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的故事,通常形容作品栩栩如生。本文的內容是畫龍點睛的文言文翻譯,請看看:

畫龍點睛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⑽壁,一龍乘雲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注釋】

1 張僧繇(yóu):南朝梁吳(今蘇州市)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畫家。

2 金陵:今江蘇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離開。

5 因:因此,就。

6 以為:認為。

7 須臾:一會兒

8 誕:虛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擊

【翻譯】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一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拓展閱讀】

典故故事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么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這樣的話被稱為點睛之筆,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資訊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典故人物

張僧繇,吳(蘇州)人。梁天監中為武陵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知名畫家,擅長畫佛像、龍、鷹,多作捲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文獻里說他作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象現代的速寫,被稱為“疏體”。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此外,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張僧繇一生苦學,“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欒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張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圖》、《梠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栠武圖》、《行道天王圖》、《清溪宮氠怪圖》、《摩納仙人圖》、《醉僧圖》等,分別著錄於《宣和畫譜》、《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已無真跡流傳,僅有唐代梁令瓚臨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還流傳在世(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不過從畫面上看。張僧繇的畫貌並不明顯,張氏繪畫的很多精妙技藝,像點曳斫拂、簡筆、凹凸法都無從辨識。只是畫神人之體態、面目、衣飾倒還有僧繇‘詭狀殊形’、‘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的特色。” ——《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畫龍點睛的文言文翻譯0
畫龍點睛的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