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師文言文翻譯

一字師文言文翻譯

《一字師(甲、乙)》是兩篇文言文文章,分別選自《五代史補》和《唐摭言》。下面整理了一字師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鄭谷①在袁州,齊已②因攜所為詩往謁焉③。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谷笑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則佳。”齊已矍然④,不覺兼⑤三衣⑥叩地⑦膜拜⑧。自是⑨士林⑩以谷為齊已“一字之師”。(選自《五代史補》〕

注釋

①鄭谷:唐朝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②齊已:唐朝詩僧,本姓胡,名得生。

③謁:拜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焉:他,代鄭谷。

④矍(jué)然::吃驚注視的樣子,含有“敬佩”的意思。

⑤兼:提起,撩起。

⑥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內衣三種法衣合稱三衣,指衣服。

⑦叩地:頭觸地

⑧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表示及其恭敬的行禮方式。

⑨自是:從此。

⑩士林:舊時稱讀書人叫學士;士林,即指眾多讀書人。

譯文

鄭谷住在袁州,齊已於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一首《早梅》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好。”齊已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雙手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已的一字之師。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①,誤呼叔孫婼②為婼。日讀一卷,有小吏侍側,常有不懌③之色。公怪而問曰:“爾常讀此書耶?”曰:“然。”“胡為④聞我讀至此而數⑤色沮⑥耶?”吏再拜言曰:“緣⑦某師授,誤呼文字;今聞相公呼婼為婼方悟耳。”公曰:“不然。吾未之師也,自檢《釋文》⑧而讀,必誤在我,非爾也。”因以釋文示之。小吏因委曲⑨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⑩,號為“一字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①《春秋》:儒家經典之一,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所編。

②叔孫婼(chuò):閱讀材料春秋時魯國大夫。“婼”字有二種讀音,作人名時應讀chuò(音同“綽”),而李相誤讀為ruò(音同“若”)。

③懌(yì):喜悅。

④胡為:為什麼。胡,何。

⑤數(shuò):屢次,多次。

⑥沮(jǔ):沮喪,灰心失望,不愉快。

⑦緣:因為。

⑧《釋文》:指《經典釋文》之類解釋儒家典籍音義的'工具書。

⑨委曲:委婉,宛轉。

⑩北面之禮:此處指拜師的禮節。古代學生初見老師,老師面南而坐,學生面北而拜。習題1.選出加點字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

譯文

唐代有個名叫李相的官員,十分好學,一有空閒就捧起《春秋》來讀。他經常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若”字音。長期在他身邊的一個侍從,老是聽他把這個字讀錯,便很不滿意,但對自己的主人又不好明說,只有憋在心裡。後來,侍從的不滿情緒還是被李相覺察到了,李相就問這個侍從:“我每次讀到這裡,你就流露一股不滿的情緒,這是什麼原因呢?”侍從怕直說了於己不利。可不說又不行,正在這為難之際,他忽然靈機一動,便婉轉地答道:“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若’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所以對自己不滿意。”李相一聽,知道是自己讀音有誤,忙說:“喔,那一定是我讀錯了!我是照著書上注文讀的,而你是有老師教過的,你肯定是對的。”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注文果真不對。李相連忙站起來,把侍從接在自己的座位上,拜侍從為“一字之師”。

閱讀啟示

甲:我們在寫作中要注意精心推敲字句,能讓句子更加生動傳神。另外,要像齊已一樣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

乙:一字之差,就不能使句子更生動;一字之差,就能讓詞語改變意思;一字之差,也就還能釀成大禍!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寫字,千萬不要馬虎!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一字師文言文翻譯0
一字師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