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譯答題要領
高考文言文翻譯答題要領
在高考語文考試答題時,學生除了熟練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之外,必要的答題方法和答題技巧,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恰當地回答問題,以求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本文針對解答高考語文試卷中的文言文翻譯題的一些方法和要領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是《考試說明》對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文言文翻譯”作為高考語文必考的一個項目。值得我們關注。
文言文翻譯的考查方式是:命題人從文言文閱讀語段中選取兩個或三個句子,要求考生將其譯為現代漢語。
那么。文言文翻譯都有哪些規範和要求?又有哪些做題方法和做題技巧呢?
一、文言文翻譯的規範和要求
1.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字字落實”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要求。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字都落實到翻譯中去。即使是遇到發語詞、語助詞、語氣詞這些無法直接譯出的字詞,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詞是不需要翻譯出來的。
例1: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曾鞏傳》)
譯文: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過(他)的。
例2:又臨渭置采術場,戎人不之爭,移帳而去。(《張佶傳》)
譯文:(張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設定了采木場,戎人沒有爭搶這個地方,遷移帳篷離開了。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達到“字字落實”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譯為主”,是說對於大多數句子、大多數語彙。可以採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意譯為輔”,是說對於少數難以直接翻譯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語彙,就要根據意思來翻譯。
例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
譯文:藉助車馬的入,不是腳走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的地方。
這裡“利足:’譯為“腳走得快”就是意譯。
例4:若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國二卷)
譯文:如果因為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家家戶戶經常貧窮,不止是我一個人而已。
這裡“盞齒”譯為“老人”,“比室”譯為“家家戶戶”都是意譯。
客觀地說,意譯比直譯有難度,需要根據詞語的本意及上下文來揣摩。
2.要識別並重點譯好得分點
文言文翻譯跟任何題目一樣,都是按得分點給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個得分點。考生要通過訓練,識別出句中的得分點,然後重點譯好這些得分點。
文言文翻譯中的得分點有:
(1)重要的文言實詞(尤其是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
(2)重要的文言虛詞(《考試說明》中規定的18個虛詞);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固定句式);
(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義複詞,特別是詞類活用)。
例5:曹州民有被誣sha6*人者。詔往案之,發摘奸伏,冤人得雪。(《張佶傳》)
譯文:曹州有個被誣陷sha6*人的百姓,(張佶)奉詔前去查辦這個案子,揭發出隱藏未露的壞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點分析:定語後置“民有被誣sha6*人者”,文言實詞“詔~按”“發摘”。
例6: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曾鞏傳》)
譯文:曾鞏就招待他吃飯,送給他帽子和衣服,把車馬和隨從借給他,在齊州四境誇示炫耀。
得分點分析:名詞動用“飲食冠裳”,文言實詞“假”,賓語省略“假(之)”,狀語後置“以騎從”,介詞省略“夸徇(於)四境”。
例7:而其獨宜於曉之故,人則未之察也。(李漁《閒情偶寄柳》)
譯文:而它單單適宜在早晨(聽賞)的緣故,人們就沒有覺察它。
得分點:代詞“其”:省略動詞“於曉(聽賞)”;賓語前置“未之察”。
3.要做到文從句順
文旬通順是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語言表達都必須遵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必須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和表達習慣。有些學生只注意將文言詞句對譯過來。而不習慣考慮通順與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詞句意思都翻譯正確了,但是不通順,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養成斟酌、推敲語句的習慣。譯過以後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色。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實,二要抓得分點,三要文從旬順。這三點必須做到。
講到文言文翻譯,就不能不講到古人所講的“信”“達”“雅”三個字的翻譯標準。吃透古人講的這個標準,對於做好文言文翻譯很有幫助。 所謂“信”,就是“真實”。要求譯文忠實於原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
所謂“達”,就是“通達”。要求譯文通順明白,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語病。
所謂“雅”,就是“典雅”。側重於譯文本身的提煉,要求譯文選用的詞語比較考究,規範得體,簡明優雅。
二、文言文翻譯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譯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個“高難度動作”。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考生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容易得多;否則,就會捉襟見肘,甚至難以完成。
1.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託上下文。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
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
吉漢語與現代漢語的最大區別在於,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即由兩個字構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理解並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
例8: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
譯文:自己認為不能夠廣泛施恩,以至使得這個人跌倒了。於是就在種植竹子處的水溝上建立一座小橋,讓入足以能夠通行。
原旬中的“自”“以”“廣”“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單音節詞換成了雙音節詞。
3.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換”“調”“留”“增”“刪”五字訣
五字訣是譯文語言組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舉例簡述如下:
(1)“換”。對那些詞義已經發展,用法已經變化,說法已經不同的詞,在譯文中替換為現代漢語。
例9:叟識其意,日:“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09安徽卷)
譯文:老人知道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了。(於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
“叟”換成“老人”,“識”換成“知道”,“意”換成“心思”,“懷”換成“揣著”。
(2)“調”對文言語句位置與現代漢語不同之處,主要是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倒裝現象,譯文依據現代漢語的語言規範,對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調整。如例5中的定語後置,例6中的狀語後置,例7中的賓語前置。
(3)“留”。保留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保留特定的專名術語,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號、諡號、年號、特殊稱謂、特殊的學術或專業術語,現在巳經消失的事物等。
例10;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前後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國一卷)
譯文:與郡丞元寶藏結交很深,前前後後的縣令縣長,沒有不受到他指揮的。
(4)“增”。文言文省略現象較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謂、賓成分,介詞,數詞後面的量詞,甚至還有省略一個分句的現象,翻譯時應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律增補必要的語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賓語,例2中的省略主語,例6中的介詞省略,例7中的動詞省略等。
(5)“刪”。文言語句中有些虛詞的用法,現代漢語沒有類似用法的詞語,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翻譯時只能刪除削減。如發語詞“夫”“維”,起提賓作用的助詞“之”經及一些湊足音節的助詞。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強文言勸底,培養文言語感
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力。為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複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於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四要多練習。通過練習來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