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強記文言文翻譯

王粲強記文言文翻譯

王粲[càn,鮮明的樣子](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粲強記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王粲強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其強記默識如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注釋】

①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②車騎填巷,賓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④王公:特稱王粲的祖父王暢。⑤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1。奇:以……為奇2。一:全,滿3。識:記4。加:超過5。精意覃思:精心深思6。王公:特指王粲祖父王暢7。倒徙: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8。強(qiǎng)記:(1)高強的記憶力;(2)強制記憶,亦有死記硬背之意 9。屬文:寫文章10。宿構:預先謀劃準備11。蔡邕(yōng):東漢末年文學家12。倒屣(xǐ):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13。坐:滿座的賓客14。車騎填巷,賓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文學常識】

說“《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三國志》記述魏蜀吳三國歷史、基本屬於紀傳體的史書。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陳壽的風格非常嚴謹,有記錄但無法考證的從來不記。在古代紀傳體正史中,與《史記》、《漢書》和《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三國演義》為明朝羅貫中所寫,是在《三國志》所記載的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文學作品,內容與歷史事實不完全吻合,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的故事之所以被現在的'人們這么津津樂道,羅貫中是功不可沒的。書中有許多虛構的故事,如桃園結義、三迎戰呂布、草船借箭、三氣周愉、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等。若論史學價值,前者高於後者;若論文學價值,後者高於前者。

歷史傳記: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其祖為漢朝三公。獻帝西遷時,王粲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其時舊制禮儀廢弛,朝內正要興造制度,故使王粲與衛覬等典其事。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與魯國孔融、北海徐幹、廣陵陳琳、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合稱「建安七子」。王粲為七子之冠冕,文學成就最高。他以詩賦見長,《初征》、《登樓賦》、《槐賦》、《七哀詩》等是其作品的精華,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明代人輯錄其作品,編就《王侍中文集》流傳後世。著名的文學典籍《昭明文選》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歲。

【譯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陽郡高平縣人。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認為他與眾不同。當時蔡邕才學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權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特殊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裡的書籍文章,都要全部送給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閱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說:“你能夠不看就背誦出來嗎?”王粲說:“能。”於是大家讓他背對著碑文背誦,背誦得一字不差。他的記憶力就是這樣好。他還擅長計算,作算術,能大致通曉道理。王粲擅長寫丈章,一下筆就成篇,不用修改,當時的人常常以為他是事先寫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過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粲強記文言文翻譯0
王粲強記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