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白鎔傳》原文及翻譯

清史稿

原文:

白鎔,字小山,順天通州人。嘉慶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福建鄉試。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贊善。督安徽學政,詔密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錢糧,惟鳳陽、泗州遭湖、河之害,積通較巨。遇豐稔之年,循例帶徵舊額。在小民以一年而輸數年之賦,雖樂歲不免拮据;而官吏懼譴,規避多方,積重難返。與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國計依然無補,何如核征之實,使官吏從容措理,舊額尚可漸清。請嗣後二屬錢糧,每年只帶徵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遞緩,民力漸紓,催科者自顧考成,行之必有效。”詔允行。青陽有孝子日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沒,廬墓三年。鎔造廬贈膊,題請旌表。訪求明臣左光斗遺裔,取列縣庠。按試所至,集士人講學,以正人心厚風俗為本。累遷少詹事。道光元年,督廣東學政。歷詹事、內閣學士。七年,擢工部侍郎,調吏部。九年,偕尚書松筠赴直隸按白勤被誣冤斃獄,護理總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督江蘇學政。尋偕侍郎寶興勘視南河垛料,舉實以聞。十—年,擢左都御史,召還京,未至,命查勘江南災賑。時尚書穆彰阿、朱士彥亦奉命勘湖、河泛溢狀,穆彰阿先回京,鎔遂偕士彥履勘沿河閘壩工程,與總督陶澍定議以工代賑。赴安徽,周曆太平、寧國、池州、安慶、廬州各郡,先後疏刻劾飾災侵賑諸弊。次年,回京,署翰林院掌院學士,典順天鄉試。十三年擢工部尚書典武會試故事武闈雙好不足額始取單好是科雙好不盡取中坐降大理寺卿十九年,乞病歸,卒於家,年七十四。鎔孝悌,宣宗嘗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雲。

譯文/翻譯:

白鎔,字小山,是順天府通州人氏。嘉慶四年考中進士,被推選作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編修職務,主持福建省鄉試。嘉慶十八年,在升級考試中考中二等,被提拔為贊善。擔任安徽學政,皇帝下詔秘密訪查地方政事利弊,白鎔上疏說:“安徽地區的稅收,只有鳳陽和泗州遭受洪澇災害,積累拖欠的錢糧較多。遇到豐收年景,按照慣例附帶徵收前幾年拖欠的額度。平民百姓在一年的時間裡往往要繳納幾年的賦稅,即使是豐收年景也免不了經濟困難;而地方官員又害怕受到責難,總是想方設法催征,以至於積重難返。與其用徵收賦稅的名義,導致百姓一天天地被呼來攆去,對國家大計依然沒有用處,不如詳細核查實際能徵收的稅額,讓官員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以前的缺額還能夠逐漸清理。請求在這之後將徵收的錢、糧分別管理,每年只附帶徵收一年的賦稅,如果遇上歉收年景,再延續到下一年,百姓的財力、物力漸漸舒緩了,催繳的官吏自然顧及考核的政績,這樣做必然有效。”皇帝下詔允許。青陽有一個孝子叫徐守仁,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去世後,在墳墓旁邊建草廬(守孝)三年。白鎔親自到他的廬舍贈送財物治喪,並上奏請求表彰。探訪到明代臣子左光斗的後代,讓他進學校學習。按照考試成績入學,召集讀書人開壇講學,致力於形成人心向善的風俗。多次升遷後做少詹事。道光元年,擔任廣東學政。歷任詹事、內閣學士等職。道光七年,升任工部侍郎,後來又調到吏部。道光九年,與尚書松筠一起到直隸審查白勤被誣陷而死的案件,護理總督屠之申以下的官員都分別受到降職和免職處罰。擔任江蘇學政。不久和侍郎寶興勘察巡視南河的垛料情況,詳細地將實際情況匯報給皇上。道光十一年,升任左都御史,被召還京城,還未至京,又被任命查驗江南的賑災情況。當時尚書穆彰阿、朱士彥也奉命勘察江南水災情況,穆彰阿先回到京城,白鎔就和朱士彥親自步行勘察沿河的閘壩工程,和總督陶澍商定用勞作來代替賑濟。又到安徽,巡視了太平、寧國、池州、安慶、廬州各郡,先後上疏彈劾了虛報災情、侵吞賑災錢糧的諸多舞弊案。第二年,回到京城,代理翰林院掌院學士,主持順天府鄉試。道光十三年,升任工部尚書,主持武科會試。按照舊例,武科考試中文武皆優者不足名額,才錄取武科最優者。這次考試中文武皆優者沒有全部錄取,(就錄取了武科單優的)犯罪被貶作大理寺卿。道光十九年,稱病請求辭官歸家,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白鎔侍奉母親孝順,兄弟友愛,宣宗曾經讚賞他的家法好,來勉勵朝臣。
《清史稿·白鎔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清史稿·白鎔傳》原文及翻譯0
《清史稿·白鎔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