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怎么翻譯

文言文怎么翻譯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怎么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儘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翻譯時的標準是做到信、達、雅。

翻譯的方法,大致可總結為對、換、留、刪、補、調六個字。

(1)、對,就是對譯,逐字逐句落實。如:

鄭 人使我掌 其 北門之 管。

│ ││││ │ │ ││ │

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的北門的鑰匙

(2)、換,就是用現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如上句中的:使─讓; 其─他們的;管─鑰匙。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辭彙、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 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年號、政區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稱等,均不必翻譯,原樣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門就是這樣。

(4)、刪,就是刪去文言文中某些虛詞。 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其語法作用,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落實,只要不影響語氣,就可以刪去。如:句首的狀語詞,在句中表順接的一些連詞,起補足音節或停頓,只起結構作用的助詞,均可略去不譯。

(5)、補,就是補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調,就是調整語序。如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在翻譯時就要把這些倒置的成分調整過來,否則就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

句子翻譯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譯有兩種形式:一是直譯,即用現代漢語對原文進行機械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一是意譯,即不採取實詞虛詞字字都落實的辦法,僅是根據文章的意思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無論是採取直譯還是意譯都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領會原文,把詞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義。比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境”就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現代漢語的“沒有出路的境地”。因為從全文看,那裡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無著落的問題,因此,“絕境”應是“與世隔絕的地方”。

(二)翻譯時要落實好關鍵字語。如翻譯《狼》中的“其一犬坐於前”,關鍵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像狗一樣”,才能正確翻譯出這個句子。關鍵字語落實了,句子翻譯就比較順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較多,翻譯時應注意補充。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譯為“第一次擊鼓,士氣振作;第二次(擊鼓),士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泄盡了。”這裡的“再”“三”後應補譯上“鼓”(擊鼓)。

(四)一般用直譯,如直譯不便表達意思時,則用意譯。如“明察秋毫”,直譯為“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這樣翻譯無法表意,應意譯為“能看清楚很細小的問題”。

(五)有些詞可以略去不譯。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詞只起表達語氣的作用,有時可以不譯;有的助詞只是表示停頓,也無需譯;有的字在句中沒有意義,只是為湊足音節,可略去不譯;有的字只是起某種連線作用,也可不譯。如“夫戰,勇氣也”,此處的“夫”是發語詞,翻譯時應刪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處的“之”是音節助詞,用在表示時間的詞之後湊足音節,無需譯。

(六)凡屬地名、人名、官名、年號、帝號以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都可照抄不譯。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出師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費禕”“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義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譯。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應調整語序,使之與現代漢語的表達順序相同。如介賓短語後置句、賓語前置句、主謂倒裝句、定語後置句等。如“屠懼,投以骨”(《狼》),應譯為“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啃)”。

另外,還應注意的是,譯文要保持原文的語氣,是陳述的應譯成陳述語氣,是感嘆的應譯成感嘆語氣,是疑問的應譯成疑問語氣。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怎么翻譯0
文言文怎么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