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治西湖》原文及翻譯

《蘇軾治西湖》原文及翻譯

導語: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蘇軾治西湖》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既至杭,大旱,飢疫並作。軾請於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飢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

杭本近海,地泉鹹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於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頃,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錢氏,歲輒浚治。宋興,廢之,葑積為田,水無幾矣。漕河失利,取給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為民 大患,六井亦幾於廢。軾見茅山一河專受江潮,鹽橋一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復造堰閘,以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復入市。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為長堤以通行者。

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種菱湖中,葑不復生。收其利以備修湖,取救荒余錢萬緡、糧萬石,及請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杭人名為“蘇公堤”。

——選自《宋史蘇軾列傳》

[注]①浚:疏浚 ②堰:堤壩 ③芟(shān)刪除雜草。

譯文

蘇軾任杭州太守時,正逢旱災,收成不好,又有傳染病流行。蘇軾請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 價沒有飆漲;又請朝廷賜下可出家為僧的執照數百份,用來換取米糧救濟飢餓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將平常倉的.存米減價賣出,人民才免除饑荒的痛苦。

杭州由於地處江海之間,水味鹹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開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個井,人民的飲水充足。到 白居易時又疏通西湖,引水入運河,再由運河取水灌溉農田,廣達千頃,地方才日漸富裕起來。但是西湖中長滿水草,自唐代及錢王時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還夠用,宋代以後廢棄不管,到此時湖中儘是水草淤泥,被墾為田地的有十五萬丈多,而湖水已所剩無多,運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賴長江漲潮,湖水混濁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區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為市民的大患。六井也幾乎廢棄無用。 蘇軾到任後,就疏通茅山運河和鹽橋河,茅山運河接受錢塘江水,鹽橋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閘,控制湖水的儲蓄與宣洩,於是海潮才不致於流入市區。再以多餘的財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處。 蘇軾利用閒暇時走到西湖,四處觀察了很久,說:“挖出來的水草和淤土,將安置於何處?西湖南北距離三十里,環湖來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積在湖中間,形成貫穿湖面的長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

吳人一向很珍視麥子,種植時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徹底除盡,湖邊的田如果開闢出來招募農家種麥,收得的利潤做為修長堤及維護西湖的基金,這樣西湖就不會再荒廢淤塞了。”於是取得救濟荒年所剩餘的錢一萬緡,餘糧一萬石,及上百份度人為僧的執照,招募人種麥,長堤完成後,堤上種植芙蓉、楊柳,景色如畫,杭州人將它稱為“蘇公堤”。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軾治西湖》原文及翻譯0
《蘇軾治西湖》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