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劉黻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劉黻,字聲伯,樂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試入太學,儕輩已翕然稱之。時丁大全方為台屬,劾奏丞相董槐,將奪其位。黻率同捨生伏闕①上書,言朝廷進退大臣,須當以禮。書上,忤執政,送南安軍安置,歸別其母解氏。解氏曰:“為臣死忠,以直被貶,分也。速行!”黻至南安,盡取濂、洛諸子之書,摘其精切之語,輯成《濂洛論語》十卷。
及大全貶,黻還太學。未幾,侍御史陳垓誣劾程公許,右正言蔡滎誣劾黃之純,二公罷出,黻又率諸生上書言:比年朋邪記焰,緘默成風,奏事者不過襲陳言、應故事而已。幸而之純兩疏,差強人意。乃今軟媚者全身,鯁直者去國。一之純去,若未害也,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輒沮,而公論之脈自此絕矣。 
又諫游幸疏曰:天下無道,人主以逸樂而忘憂勤。陛下春秋尚少,作而不法,後嗣何觀?大凡人主不能無過,脫有過言過行,宰執、侍從當言之,給舍、台諫當言之。今陛下未為不知道,未為不受人言,宰執懼有所專而不敢奏,給舍、台諫懼有所忤而不敢言,更如此者數年,將何以為國?故政事由中書則治,不由中書則亂,天下事當與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丁父憂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慶元府事。建濟民莊,以濟士民之急,資貢士春官之費,備郡庠耆老緩急之需。又請建慈湖書院。八年,召還,拜刑部侍郎,升監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書,兼修玉牒②,兼侍讀。十年,丁母憂。
德佑元年,江上潰師。丞相陳宜中起復黻為端明殿學士,不起。及賈似道、韓震死,宜中謀擁二王③由溫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將遜相位。於是黻托宗祀於母弟成伯,遂起。及羅浮,以疾卒。其配林氏舉家蹈海。未幾,海上事亦瓦解矣。
(選自《宋史•劉黻傳》有刪節)
【注】①伏闕:拜伏於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②玉牒:中國歷代皇族族譜稱為玉牒.③二王:指臨安陷落時,陳宜中擁立益王趙瘴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趙禹為副元帥。

譯文/翻譯:

劉黻,字聲伯,樂清人。很早就有好的名聲。三十四歲時,他在淳祐十年應試進入太學,同輩人已經一致稱讚他。當時丁大全正在zuo6*台屬,上書彈劾丞相董槐,打算奪取董槐的相位。劉黻率領太學同舍直接向皇帝上書,說朝廷任免大臣,應當依照禮儀。奏疏送上去,得罪了執政者,被遣送到南安軍營里安置。臨走前,劉黻回家向母親解氏告別。解氏說:“做人臣的為國盡忠而死,因為直諫而獲罪,這是為臣的職責。你趕快去吧!”劉黻到達南安,收取前了代濂、洛諸子全部的書籍,挑選那些精切的言論,編輯匯集成了《濂洛論語》十卷。
等到丁大全因罪罷免,劉黻被召回太學。沒過多久,侍御史陳垓誣陷彈劾程公許,右正言蔡滎誣陷彈劾黃之純,二公被罷黜,劉黻又率領各級生員上書說:近年朋黨小人囂張,緘默形成風氣,奏事的人不過說些陳年舊事來應付罷了。幸好黃之純的兩篇疏論勉強使人滿意。如今卻是軟弱的人保全自己,耿直的人離開京都。一個黃之純離開,好像沒有什麼大害,我擔心的是今後路上遇到的人都是以目示意,想講話就被制止,而公眾論事的途徑就此斷絕了。
劉黻又上奏了《諫游幸疏》,說:天下無道,國君因為安逸享樂而忘記為國事而憂勞。皇上年紀還輕,等到主持國家大事的時候,政令全部由你發出,做事如果不合法度,後世子孫們將會怎么看呢?大凡國君不可能不犯錯,如果有了不對的言行,宰執、侍從應當指出來,給舍、台諫也應當指出來。現在皇上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也不是不接受他人的意見,而是宰執害怕有所專斷而不敢上奏,給舍、台諫害怕有所牴觸而不敢講出來,像這樣再經過幾年,將拿什麼來治理國家?所以政事交由中書天下就太平,不交由中書天下就混亂,天下的事應當交與天下人共同治理,不是皇帝個人私有的就可以為所欲為呀!
碰巧,劉黻遭遇父親的喪事離職,服喪歸來,被授予集英殿修書編撰兼沿海制置使,主持慶元(今寧波)府的政事。他修建濟民莊,用來救濟當地百姓的危困,資助貢士進京考試的費用,預備郡學那些老先生們的緊急之需。他又請求修建慈湖書院。
德佑元年,宋軍在長江沿岸潰敗。丞相陳宜中重新起用劉黻做端明殿學士,劉黻不赴任。等到賈似道、韓震死了,陳宜中打算擁立廣、益二王從溫州移師海上,帶兵迎接劉黻共理政事,將位僅次於丞相。於是劉黻將宗祀後事託付給他的弟弟成伯,毅然赴任。到了廣東羅浮後,因為患病去世。他的妻子林氏攜帶全家投海為國殉難。不久,南宋海上的力量也被瓦解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劉黻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劉黻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