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水經注·三峽》閱讀答案及譯文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略無闕處 闕:
②雖乘奔御風 奔:
【答案】①闕:通“缺”,空缺。②奔:賓士的快馬。
12.下列句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雖乘奔御風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C.春冬之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屬予作文以記之
【答案】B
解析】A項中“自”分別是“在,從”“如果”;C項中“之”分別是“的”“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D項中的“以”分別是“認為,如”“來”;B項中“雖”是“即使”,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3分)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答案】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各1分)
14.下列對文意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文章先寫山,後寫水,重點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則只用正面描寫突出江流的洶湧。
C.“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結尾引用漁歌,既突出三峽山高嶺長的地形特點,又渲染三峽秋天淒涼的環境特點。
【答案】B
【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15.你認為是酈道元讓三 峽聞名於世,還是三峽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中外遊客?請說說理由。(3分)
【答案】
示 例一:①我認為是酈道元讓三峽聞名於世。②酈道元的《三峽》文筆絢爛,語言清麗,描寫了三峽優美的自然風光,很多遊客都是通過文章才了解並關注三峽,慕名而去,盡興而歸。所以,我認為是酈道元讓三峽聞名。(①點1分,②點2分)
示例二:①我認為是三峽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中外遊客。②因為三峽風景優美,四季景色各異。到過的遊客無不驚嘆於三峽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傳,喜歡遊玩的人會想方設法尋找美景觀賞。所以我認為三峽的聞名是靠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①點1分,②點2分。觀點鮮明,言之有理即可)
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群山連綿,完全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岩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山陵,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航行的船)都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賓士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他們中間飛瀉、沖盪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每逢(秋雨)初晴或者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里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淒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我的眼淚就沾濕了衣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2016年中考《水經注·三峽》閱讀答案及譯文0
2016年中考《水經注·三峽》閱讀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