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初,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宴語”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貞觀初,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宴語,時有美人侍側,本廬江王瑗之姬也,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珪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之為是邪,為非邪?”太宗曰:“安有sha6*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珪對曰:“臣聞於《管子》曰:齊桓公之郭國,問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惡惡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於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婦人尚在左右,臣竊以為聖心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所謂知惡而不去也。”太宗大悅,稱為至善,遽令以美人還其親族。
貞觀三年,李大亮為涼州都督,嘗有台使至州境,見有名鷹,諷大亮獻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絕畋獵,而使者求鷹。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書曰:“以卿兼資文武,志懷貞確,故委藩牧,當茲重寄。比在州鎮,聲績遠彰,念此忠勤,豈忘寤寐?使遣獻鷹,遂不曲順,論今引古,遠獻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懇到,覽用嘉嘆,不能已已,有臣若此,朕復何憂!宜守此誠,終始若一。《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古人稱一言之重,侔於千金,卿之所言,深足貴矣。今賜卿金壺瓶、金碗各一枚,雖無千鎰之重,是朕自用之物。卿立志方直,竭節至公,處職當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公事之閒,宜觀典籍。兼賜卿荀悅《漢紀》一部,此書敘致簡要,論議深博,極為政之體,盡君臣之義,今以賜卿,宜加尋閱。”
(選自《貞觀政要》)
9.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解釋有誤的是
A.太宗指示珪曰指示:用手指點著,讓……看
B.臣竊以為聖心是之是:認為正確
C.諷大亮獻之諷:暗示
D.比在州鎮比:相像
10.下列各項加點字意義用法相同的是
A.何有不亡者乎大王來何操
B.齊桓公之郭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有臣若此,朕復何憂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D.卿之所言,深足貴矣某所,而母立於茲
11.下列各項都能表明唐玄宗善於納諫的是
①安有sha6*人而取其妻②太宗大悅,稱為至善③比在州鎮,聲績遠彰④卿之所言,深足貴矣⑤今賜卿金壺瓶、金碗各一枚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12.下列各項中,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廬江王荒淫無道,為了占有美人而不惜用殺掉她的丈夫的手段,正因其暴虐,才最終滅亡。
B.王珪借《管子》中的話是想告訴唐太宗,一定要認清行為的對與錯,保持頭腦的清醒。
C.對李大亮密奏的“求鷹”之事,太宗先是肯定了李大亮的才德與政績,又表彰其在處置“求鷹”之事上的妥當,並對其加以賞賜。
D.在侍姬與求鷹兩件事中,唐太宗處置得當,保持了執政者應有的清醒。
13.把下列文中劃線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陛下以廬江取之為是邪,為非邪?(2分)
(2)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3分)
(3)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3分)
參考答案
9.D.【近來】
10.B.【B.去A.怎么/什麼C.像/你D.特殊指示代詞/地方】
11.D.【①是太宗說的話,並非納諫。③是李大亮的政績】
12.B.【不僅要認清行為的對與錯,更要變成行動。】
13.翻譯句子
(1)陛下認為廬江王奪取她是對了呢,還是不對呢?(2分,采分點:以,認為。是,正確。每點1分)
(2)父老說:不是這樣,郭君喜歡好人卻不能任用,厭惡壞人卻不能摒棄,這就是滅亡的原因。(3分,采分點:善善、惡惡、所以,各1分,句子不通酌情扣分)
(3)如果這是陛下的意思,那就是陛下嚴重違背了過去的聖旨;如果是台使擅自主張,那就是陛下任用使者不當。(3分,采分點:乖、自擅、使非其人,各1分,句子不通酌情扣分)
參考譯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在宴會上交談,當時有個美人在旁邊侍候,她本是廬江王李瑗的愛姬,李瑗事敗後,她被籍沒入宮。太宗指著她對王珪說:“廬江王荒淫無道,殺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為己有。暴虐到極點,怎會不滅亡呢?”王珪離座說:“陛下認為廬江王奪取她是對了呢,還是不對?”太宗說:“哪有sha6*人而奪取其妻的道理,你卻問我對不對,這是什麼意思?”王珪回答說:“我聽到《管子》這本書里說:齊桓公到了郭國,問那裡的父老:‘郭國為什麼會滅亡?’父老說:‘因為郭君喜歡好人而厭惡壞人。’齊桓公說:‘照你所說,他是個賢君啊,怎會滅亡呢?’父老說:‘不是這樣,郭君喜歡好人卻不能任用,厭惡壞人卻不能摒棄,這就是他滅亡的原因。’如今這個婦人還在陛下左右,我私下認為陛下的心意認為這樣做是對的,陛下如果認為不對,那就是所謂知道xie6*惡而不能摒棄了。”太宗聽罷大為欣喜,誇他講得好極了,馬上命令把這個美人送還給她的親族。
貞觀三年,李大亮擔任涼州都督,曾有一位台使來到涼州,看見此地有一種很名貴的大鷹,台使就暗示李大亮把鷹進獻給唐太宗。李大亮私下上疏給唐太宗說:“陛下下令禁止打獵已久,現在卻派使者前來索要大鷹。如果這是陛下的意思,那就是陛下嚴重違背了過去的聖旨;如果是台使擅自主張,那就是陛下任用使者不當。”唐太宗看完李大亮的奏摺,回復道:“因為你既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又對國家忠肝義膽,所以派你鎮守邊關,承擔這個重任。你近些年為國盡職盡忠,在邊關聲名遠揚。感念你的忠誠勤勉,我一天都不會忘記。我派使者來索要大鷹,你最終沒有趨炎附勢地迎合我的旨意,而是借古鑒今,在那么遙遠的地方還進獻忠言,可謂披肝瀝膽,極其懇切周延,使用任何讚許的話都不能表達盡我的心意,有像你這樣的臣子,我還擔憂什麼呢?希望你能夠保持這份赤誠之心,始終如一。《詩經》上有句話叫:‘盡忠職守,忠誠正直。神靈得知,賜予洪福。’古人也說過這么有分量的話,它的價值等同千兩黃金。你的一番話,真是可貴呀。現在我賜給你金壺瓶、金碗各一隻,雖然不是價值千金,但這是我平時自己所用的東西。你性情方正平直,盡心為公,當官任職,常常將委任的工作處理得當,所以才委以重任,來表明我對你的寄予的厚望。你在處理公務之餘,應該看一看古代的典籍。我再賜給你一部荀悅寫的《漢紀》,這本書敘述簡要,議論深刻廣泛,對如何治國、如何盡到君臣的職責說得非常透徹,現在我把它賜給你,希望你回去認真地閱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