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樹《答葉溥求論古文書》閱讀答案及賞析

答葉溥求論古文書
[清]方東樹
東樹白,葉君足下:辱書言文章旨要,並示所為記、序、雜文,意甚勤,辭甚摯。然竊怪足下相知未素,不罕其蔽且固,勇信而過施之,為失所問耳。仆本無所知,往在江南,一二同學業為古文,以仆喜議論,妄以此事見推。要之,仆所為望其途轍而未能由之者。昔曹子建譏劉季緒,才不逮作者,而好掎摭利病,而子建乃獨喜人定正其文,足下以子建自處,而命仆為季緒,此仆所以發書立功氣而愧汗交下也。夫足下所有如是,而進不自足,謙謙下問,雖仆庸虛,其敢復顧時人譏笑,畏忌銜忍,不一吐所懷,以答高義塞厚望耶?請誦其所聞,惟足下詳擇其衷焉可也。
仆聞人之為學,每視乎一時之所趨,風氣波盪,群然相和,為之既眾,往往工者亦出。獨至古文,恆由賢智命世之英,為之於舉世不為之日,蒙謗訕,甘寂寞,負遺俗之累,與世齟齷不顧,然後乃以雄岐立於千載之表,故其業獨尊,而遇之甚稀。自唐宋逮明,若韓、柳,若歐、曾、蘇、王,若歸熙甫,其人類數百年始一登籙,嗚呼!蓋其難矣。
抑又嘗論,欲為文而第於文求之,則其文必不能卓然獨絕,足以取貴於後世。周秦及漢,名賢輩出,平日立身,各有經濟德業,未嘗專學為文,而其文無不工者,本領盛而辭自充也。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萬世者,非言之難,而有本之難。若夫所以為之之方,可一朝講而畢也。然而群喙鳴動,蓄心各異,是其所非,非其所是,顛倒妒惑,昧沒不返,後學之士欲求聞古人之真,舉一世空無人焉。退之有言:“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而要有不易之論,不可已之情者,吾取不詭古人,不迷來學,自足吾心而已。故凡吾所論文,每與時人相反,以為文章之道,必師古人而不可襲乎古人,必識古人之所難,然後可以成吾之是。善因善創,知正知奇,博學之以別其異,研說之以會其同。方其專思壹慮也,崇之無與為對,信之無與為惑,務之無與為先;掃群議,遺毀譽,強植不可回也。貪慾不可已也。及乎議論既工,比興既得,格律音響即肖,而猶若文未足追配古作者而無愧也。於是委蛇放舍,綿綿不勤,舒遲黯會,時忽冥遇,久之乃益得乎人之精神,而有以周知其變態。是故文章之得,非得之難,為之實難。(選自《儀衛軒文集》,有刪改)
9.對下列各句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辱書言文章旨要辱:承蒙
B.然竊怪足下相知未素 怪:認為……奇怪
C.往往工者亦出工:功效
D.才不逮作者逮:支撐
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仆喜議論/以勇氣聞於諸侯 B.而好掎摭利病/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C.仆聞人之為學/句讀之不知 D.及乎議論既工/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11.下列各句全都體現作者對寫作所持觀點態度的一組是
①獨至古文,恆由賢智命世之英。②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萬世者,非言之難,而有本之難。③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④不詭古人,不迷來學。⑤必師古人而不可襲乎古人。⑥委蛇放舍,綿綿不勤,舒遲黯會,時忽冥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文章流傳千古的關鍵不在於言語用得艱深,而要有經世濟民的思想情操。
B.作者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使自己“後學之士欲求聞古人之真,舉一世空無人焉”的觀點更具說服力。
C.作者認為掌握寫作文章的規律就是要學習古人寫文章的經驗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每與時人相反”的獨樹一幟效果。
D.作者強調指出,寫文章得到肯定、賞識並不難,但在文章的獨創性上有開拓卻很難。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要之,仆所為望其途轍而未能由之者。(3分)
(2)若夫所以為之之方,可一朝講而畢也。(2分)
(3)博學之以別其異,研說之以會其同。(3分)
參考答案
9.D
10.B
11.C
12.C
13.
(1)(3分)概括以上所說,我能做到的是看到路途(知道寫文章的規律),但是還沒有經過這條路(沒做到)。
(2)(2分)至於那些用來寫文章的方法,是可以在一個早晨就能講完的。
(3)(3分)廣泛地學習古人文章用來區別它們不同的地方,研究探討古人的文章來知曉它們的相似之處。
簡析
該文是談文章寫作的一篇專論。作者認為,學習寫作不能“第於文求之”,即不能只從文章中去學文章,強調學習文章寫作首先要“有本”,所謂“本”,主要是指作者的“經濟德業”,即經世濟民的思想才幹和道德功業,強調要寫好文章首先要加強自己的修養和鍛鍊。其次,作者認為“文章之道,必師古人”,但又“不可襲乎古人”,強調寫文章要有自己的創造,即所謂“善因善創”。為此,作者分別論述了學習寫作時“得”與“為”、“合”與“離”、“信”與“知”的關係問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方東樹《答葉溥求論古文書》閱讀答案及賞析0
方東樹《答葉溥求論古文書》閱讀答案及賞析